美中軍事競爭升溫,美國空軍正積極尋求「量多、價低」的新型空對空飛彈方案,以應對未來與中國爆發高強度衝突的可能性。美國空軍武器總署發布資訊徵詢(RFI),透露正尋求開發兩款新型低成本高速空對空飛彈,其中之一尺寸僅為現役 AIM-120 AMRAAM 的一半,未來將作為無人作戰僚機(CCA)與載人戰機的主要武器,用於提高載彈量並降低交戰成本。
根據《CNN》《The War Zone》等媒體報導,此次 RFI 文件指出,美軍希望打造「Low-Cost High-Speed Air-to-Air Missile(LCAAM)」,設計分為兩種形式,一為接近 AMRAAM 尺寸、以最大射程為目標的長程版本,預計用於 F-16、F-15E 等主力戰機;另一則為僅半尺寸的小型版本,目的在於讓戰機與無人機攜帶量翻倍,同時控制成本並提升打擊密度。
這類迷你飛彈可望搭載於 CCA 系列無人機,甚至未來的 FQ-42A、FQ-44A「飛行飛彈卡車」機型,以及由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開發的 LongShot 無人機,為載人戰機提供遠程火力支援。文件同時也指出,飛彈應能由地面或其他平台發射,目標主要鎖定第四代戰機與大型空中平台,例如預警機、加油機與轟炸機,顯示該型飛彈將優先考量射程與量產性,而非最高機動性能。
RFI 要求未來廠商需能在合約簽署後 24 個月內生產 1,000 發飛彈,目標單價不得超過 25 萬美元,遠低於目前 AIM-120D 單價超過 100 萬美元的水準。美軍強調希望最大化現有零組件的重複使用、模組化設計,以及開放式架構,必要時還能具備雙向資料鏈與中程修正能力。
此舉凸顯美軍對抗中國的實戰壓力與成本考量。分析指出,在太平洋戰區可能面對數量龐大的敵方飛機與無人載具,美軍現役飛彈昂貴、攜帶量有限,勢必無法負荷長期對抗。過去如 F-35、F-22 等第五代戰機內置彈艙僅能搭載 4 枚 AMRAAM,為因應此問題,美軍亦已開發 Sidekick 適配器,提高 F-35 內載彈量至 6 枚,但整體仍不敷所需。
此外,為填補 AIM-260(即將服役的第六代空對空飛彈)尚未大量部署的空窗期,美軍也可能同步開發 AMRAAM E 型號,或讓現有武器更快速量產。而此次尋求的 LCAAM 顯然被視為「數量壓倒質量」的輔助武器體系,為 CCA 無人機量產與部署奠定基礎。
據了解,美軍 CCA 第一階段將採購 100 至 150 架無人僚機,未來總量可能上看 1,000 架以上,加上 LongShot 等空射飛彈載具,總體飛彈需求量驚人。此次 RFI 亦意味著美軍已開始預作準備,提前尋求可低價量產的次世代空對空飛彈型號。
儘管目前僅為資訊徵詢階段,尚未確定具體型號與開發商,但此舉已明確顯示,美國空軍未來的制空構想將圍繞「載彈倍增、成本削減」的原則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