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丁日前在國營電視專訪中才剛釋出「不願動用核武」的表態,不料不到幾日,俄軍便對其境內戰略導彈試驗場發布飛航限制,引發國際社會對俄方可能準備再度試射洲際彈道飛彈的強烈關注。俄羅斯一方面聲稱無意升高戰爭規模,另一方面卻持續在軍事技術與戰略部署上釋放高壓訊號,形成高度矛盾的態勢。
根據《CNN》報導,普丁在國營紀錄片《俄羅斯、克里姆林宮、普丁、25年》中受訪時表示,俄國擁有「足夠的力量和手段」,將 2022 年開始的俄烏戰爭「帶到一個合理的結局」,同時強調希望不必動用核武:「他們試圖激怒我們犯錯,但目前沒必要使用那些武器……我希望永遠都不需要。」
然而幾乎同一時間,烏克蘭軍事媒體《Militarnyi》於 5 月 10 日披露,俄國官方已針對阿斯特拉罕地區的卡普斯京亞爾(Kapustin Yar)導彈試驗場發布 NOTAM(飛航通告),宣布自 5 月 12 日至 13 日,每日上午 6 時至下午 4 時(台灣時間上午 11 時至晚間 9 時),全面關閉上空空域,並標註「從地面至無上限」的飛航限制,引發各界對長程飛彈試射的聯想。
分析人士指出,此種「無限制高度」的空域封鎖,極有可能與戰略性洲際彈道飛彈(ICBM)或核武系統測試有關,非單純例行訓練。歷史上數起類似 NOTAM 發布後,皆緊接著發生具戰略意涵的導彈試射。2024 年 11 月 21 日空域封閉後,俄軍曾發射一枚代號「雪松」(Kedr,又稱 RS-26「紅蠟樹」)的戰略導彈,擊中烏克蘭城市第聶伯羅。同年 12 月,俄方也在一連串 NOTAM 發布後,對烏克蘭發動涵蓋彈道、巡弋與極音速武器的大規模打擊。

卡普斯京亞爾試驗場是俄羅斯冷戰時期以來最重要的飛彈研發基地之一,具備進行戰略核武、飛彈防禦與彈道軌跡試驗的全套設施。該基地目前仍是俄方進行新一代飛彈試驗與升級部署的關鍵地點。外界普遍認為,這次空域封鎖背後,極可能與俄軍計畫進行新型洲際導彈、甚至可搭載核彈頭的系統測試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前中情局局長伯恩斯(William Burns)曾指出,2022 年底確實存在俄國動用戰術核武的風險。儘管當時未付諸行動,但莫斯科的核武威脅從未真正消退。普丁對核武使用的保留說法,並未有效消除各界對俄國戰略升級的疑慮,尤其在俄方已多次將戰爭責任推向「北約東擴」與「西方羞辱俄羅斯」的敘事下,其核武政策仍充滿高度模糊與威懾彈性。
俄羅斯一面宣稱不希望戰爭升高,一面又持續進行導彈測試與部署威脅,對烏克蘭戰場與周邊國家的安全構成巨大不確定性。國際觀察家認為,普丁此舉意圖透過模糊戰略保持壓力,試圖在外交與軍事兩線持續牽制西方支持烏克蘭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