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蘇聯於 20 世紀的冷戰期間進行太空競賽,爭奪全球航太實力第一的寶座,期間發射大量著陸其他星球的探測器與人造衛星,為現代的航太技術發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礎。然而,美蘇雙方在太空競賽過程中,製造出大量太空垃圾,至今仍持續影響人類在地球上的生活。近期,一艘蘇聯時期製造的太空船殘骸可能近幾日內將墜回地球,引發世界各地民眾關注。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蘇聯製太空船「Kosmos-482」號於 1972 年發射升空,原先預計飛往金星執行探測任務,但卻因未能成功脫離近地軌道形成太空垃圾,太空船本體也在逾半世紀逐漸分裂成 4塊。近期,美國太空總署(NASA)宣布,「Kosmos-482」的著陸艙探測器碎片很可能在 10 日左右重返地球大氣層,並可能在部分殘骸尚未燃燒殆盡下,墜回地球表面。
報導稱,雖然各國科學家還無法確認「Kosmos-482」號的殘骸將會墜落在何處,但由於地球 70%的表面積被海洋覆蓋,該殘骸即使真的墜落地表,也可能不會對環境造成破壞。歐洲太空總署(ESA)高級太空碎片減緩分析師斯泰恩.萊門斯(Stijn Lemmens)在接受《BBC》訪問時指出,「被這塊太空垃圾撞擊的機率比彩票中獎的機率低得多」,呼籲民眾不必為太空船殘骸墜落地球一事過度擔心。
該報導分析指出,為在極端高溫與高壓的金星執行探測任務,「Kosmos-482」號擁有十分堅固的隔熱罩以及十分耐用的結構設計,這也是各國科學家認為其可能承受地球大氣層摩擦的燃燒後,仍然墜回地球表面的原因之一。報導稱,雖「Kosmos-482」號配備有降落傘系統,減緩著陸艙在金星下降時的速度,但由於該太空船已停留在太空中超過 50 年,「部分設計可能早已無法使用」。
該報導進一步表示,雖著陸艙墜回地球時,不太可能對地球造成太大的災害,但目前對其飛行路徑的預估卻顯示,該著陸艙很可能墜落在南北緯 51.7° 之間的任何位置,「這個範圍已足以覆蓋大多人類活動的地區」。為了降低太空艙可能造成的危害,包含 NASA 、 ESA 在內的國際航太機構仍在持續對「Kosmos-482」的殘骸進行追蹤,以便更進一步的發布相關消息與警告。
萊門斯稱,人造物體重返地球大氣層的情況,其實十分頻繁,「幾乎每周都會有大型航天器的殘骸重返地球大氣層,小型航天器的殘骸則是每天都有」;但萊門斯也坦承,大多數太空垃圾在墜回地表前,就已在與大氣層的摩擦中燃燒殆盡。萊門斯認為,未來太空船應朝向「具有安全脫離軌道能力」、「可控制墜回地球時間」的方向進行發展,這樣才能精確預測太空垃圾的著陸位置,進而降低太空垃圾碎片可能對地球人口稠密區造成影響的風險。

由於該探測器設計用於極端高溫、高壓的金星,許多專家認為其可能承受地球大氣的摩擦,並墜回地表。但仍有專家呼籲無須過度緊張,認為其墜回地球不會造成太大的危害。 圖:翻攝自 @AlviroIskandar X 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