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強化農業韌性與保障糧食安全,農業部種苗改良繁殖場與農業試驗所國家作物種原中心(種子原材料)自112年起展開合作,迄今已更新逾250項作物種原,涵蓋番茄、胡瓜、西瓜、茄子等主要作物。此舉不僅鞏固農業生產根基,也為因應未來環境變遷與育種研究鋪設基礎。
作物種原被視為現代農業的基因資產,其保存與活化對農業發展具有決定性影響。種苗場指出,隨著時間推移,種原會逐步老化,導致基因多樣性流失,進而削弱作物對病蟲害與氣候變動的抵禦能力,對生產永續性構成威脅。更新種原成為確保農業持續發展的關鍵工程。
負責更新任務的麟洛分場自112年起執行種原活化計畫,第一年完成120項種原更新,113年度新增130項,預計114年度將再更新90項。更新作業中,團隊會從苗期、植株生長型態、開花與結果情況、果實形狀到種子表現等進行全面調查,並針對潛力性狀進行觀察,以篩選具育種價值的特徵。此外,每批更新種原均需通過發芽率檢測,確保其健康與生命力。
種苗場強調,透過這項更新計畫,不僅能維持作物基因資源的完整性,也可在極端氣候日益頻繁的未來提供更穩定的農業基礎。這些精選種原將有助於研發耐病、耐旱、穩產等改良品種,提供農民更多選擇與保障,提高整體產業的風險抵禦力。
種原不僅是作物改良的起點,更是因應未知挑戰的重要資本。透過持續性種原更新作業,農業試驗所國家作物種原中心與種苗場的聯手推進,讓我國農業在全球氣候與市場變化下,得以穩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