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佛相藝術創作聞名的謝宏真老師,將畫佛像作為修行,加上佛菩薩的加持和潛心研讀佛經,不斷融合精進,而深厚的雕塑背景,更使其作品構圖別具新意,層次豐富猶如琉璃光照。此次精心挑選30件佳作,包括11件最新作品,在台南運河畔靜謐的丹橘人文藝術空間舉辦「一塵法界─宏真現代佛相藝術展」,展期自即日起至5月11日止,歡迎各界把握難得的機會前往觀賞。

宏真老師從小對繪畫有著濃厚的興趣,小學就讀美術班,自此踏上美術之路,並取得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學士學位和南華大學視覺藝術與設計學系碩士學位。9歲時,他被母親帶去媽祖廟給媽祖作乾女兒,則開啟他與廟宇、佛教的因緣連結。10歲時,單憑大人口中形容的蓮花樣貌,他便畫出想像中的蓮花池。

宏真老師畢業後,先在外銷禮品工藝設計公司上班,因為工作需要了解與學習關於天使、聖誕老人、精靈、聖經的相關知識。當時他認為佛教對於年輕人來說,是較為嚴肅、嚴謹的宗教,可能需要守戒、吃素等束縛,之後會與佛教產生因緣,則因一位同事是虔誠的佛教徒,常分享許多佛教的事情。

上述工作雖與佛教無關,卻為他在後續的佛教藝術創作帶來極大助益,對他而言,天使、聖誕老人給人一種傳遞溫暖的印象及感受,感覺離我們較為親近,他期望能把這樣溫暖的感受藉由佛教藝術傳達給更多人。現在不少年輕人深受聖誕節等節日的影響,喜愛其歡樂的氛圍,這也使他開始思考自己是否能以佛教藝術為出發點,以作品打動年輕人,讓更多人產生想接觸、認識佛教的契機。

2003至2005年,他與釋慧禮法師結緣,並於南非南華寺大雄寶殿著手其外觀彩繪。除了彩繪之外,因釋慧禮法師當時還請託他設計繪畫文殊菩薩的佛像,那是他生平第一次畫佛像,也因為是在非洲,需有傳法到非洲的意涵,此次畫佛像的機會讓他學習到「原來佛教藝術在傳遞時,應依地域及當代的狀況來做圖像的調整與更改。」

在南非擔任義工將近兩年的時間,他發覺當畫畫跳脫了以商業為導向目的之時,隨之而來的是更多的喜悅,也重拾對於工作的熱情。在南非,跟隨寺廟規律的作息生活,他也開始懂得欣賞生活周遭的風景。在南非的生活,他多了許多寧靜的時光,並學會觀照自己的內心,花了兩年的時間慢慢地自我探索,當達到生活規律、心靈慢活時,看待事物的心境也截然不同,心的波動亦轉為平穩。

2005年返台時,有了前兩年的經歷,宏真老師希望自己之後的工作也能深具意義,無論是累世的因緣抑或是今生的注定,他都決定要以現代佛像藝術創作為志業,一直畫下去。回台後他接了關於佛教插畫出版作品、佛法故事繪畫的工作,其中包含星雲大師主講般若波羅密多心經CD的包裝設計、心培和尚開示人間生活禪CD、MP3包裝設計等。為將來畫佛像藝術奠定了更多基礎。

認識釋海弘法師之後,法師一路上帶著他從觀「佛」中學習佛的慈悲,於「色身」中揣摩「三十二相八十隨行好」,此時他也認識了「經變圖」。在法師募款支援的狀態下,他全心投入佛學,並發現畫佛像其實並不是那麼嚴肅的事情,只需好好把佛法透過佛教藝術傳達給大眾即可。在繪畫過程感受到佛的慈悲,他開始思索「佛的面容究竟該如何描繪才能更加圓滿呢?」憑藉投身於佛教藝術的熱忱,他決定學習普賢菩薩的精神,把〈普賢十大願〉作為畫佛像時諦觀十心的方法,畫佛像時以一顆虔誠的心去諦觀,在繪畫前先行打坐、諦觀佛的面容,以〈普賢十大願〉做潛心觀想。他相信,若能效法此心恭敬畫佛的容顏,便能詮釋好容顏之莊嚴。

在對諸佛形象有了一定的了解後,老師為自己設立了不同階段的功課。第一階段功課─畫千手觀音及二十八部眾金剛護法,他深刻體會「發菩提心」的重要,祈望繪畫過程中護法金剛的加持能帶來圓滿。在畫法語插圖時,除了內心被法師法語所深深觸動,更期許自己的作品可以貼近人心。

研讀《華嚴經》時,他意識到身體健康的重要,認為內求或許比外求更應視為優先,也因此將自己第二階段的功課定為以「藥師佛」為主,藉由藥師佛的加持淨化身心。做系列創作時也透過禪坐、調整自己的身心狀態,達成清靜,將生命轉化為更圓滿的狀態。他期許自己所畫的藥師佛之相是具精神性意義的,若大眾看見作品時能啟發內心光明良善的心念與法喜自在,即是達到了他所追尋的目標。畫每張圖時,他都發願「除了自利以外,也期望能夠利他,祈願作品能帶來安定你我身心的力量。」

第三階段的功課為「觀音系列」,在經歷前兩個階段的自我磨練之後,他具備了傳達「垢」與「淨」概念的能力。在創作畫面的形式表現上透過對比、鏡射原理、交流互動等技巧去展現菩薩與眾生各具的特徵與內涵,讓大家了解「清淨心」的重要,當心靈靜下來之後,便會發覺外在的困境越來越少。

宏真老師將畫佛像作為修行,加上佛菩薩的加持和潛心研讀佛經,不斷融合精進,而深厚的雕塑背景,更使其作品構圖別具新意,層次豐富猶如琉璃光照。此次精心挑選30件佳作,包括11件最新作品,在台南運河畔靜謐的丹橘人文藝術空間舉辦「一塵法界─宏真現代佛相藝術展」。   圖:黃博郎/攝

宏真老師將畫佛像作為修行,加上佛菩薩的加持和潛心研讀佛經,不斷融合精進,而深厚的雕塑背景,更使其作品構圖別具新意,層次豐富猶如琉璃光照。此次精心挑選30件佳作,包括11件最新作品,在台南運河畔靜謐的丹橘人文藝術空間舉辦「一塵法界─宏真現代佛相藝術展」。   圖:黃博郎/攝

宏真老師將畫佛像作為修行,加上佛菩薩的加持和潛心研讀佛經,不斷融合精進,而深厚的雕塑背景,更使其作品構圖別具新意,層次豐富猶如琉璃光照。此次精心挑選30件佳作,包括11件最新作品,在台南運河畔靜謐的丹橘人文藝術空間舉辦「一塵法界─宏真現代佛相藝術展」。   圖:黃博郎/攝

宏真老師將畫佛像作為修行,加上佛菩薩的加持和潛心研讀佛經,不斷融合精進,而深厚的雕塑背景,更使其作品構圖別具新意,層次豐富猶如琉璃光照。此次精心挑選30件佳作,包括11件最新作品,在台南運河畔靜謐的丹橘人文藝術空間舉辦「一塵法界─宏真現代佛相藝術展」。   圖:黃博郎/攝

宏真老師將畫佛像作為修行,加上佛菩薩的加持和潛心研讀佛經,不斷融合精進,而深厚的雕塑背景,更使其作品構圖別具新意,層次豐富猶如琉璃光照。此次精心挑選30件佳作,包括11件最新作品,在台南運河畔靜謐的丹橘人文藝術空間舉辦「一塵法界─宏真現代佛相藝術展」。   圖:黃博郎/攝

宏真老師將畫佛像作為修行,加上佛菩薩的加持和潛心研讀佛經,不斷融合精進,而深厚的雕塑背景,更使其作品構圖別具新意,層次豐富猶如琉璃光照。此次精心挑選30件佳作,包括11件最新作品,在台南運河畔靜謐的丹橘人文藝術空間舉辦「一塵法界─宏真現代佛相藝術展」。   圖:黃博郎/攝

宏真老師將畫佛像作為修行,加上佛菩薩的加持和潛心研讀佛經,不斷融合精進,而深厚的雕塑背景,更使其作品構圖別具新意,層次豐富猶如琉璃光照。此次精心挑選30件佳作,包括11件最新作品,在台南運河畔靜謐的丹橘人文藝術空間舉辦「一塵法界─宏真現代佛相藝術展」。   圖:黃博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