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前友邦宏都拉斯在總統卡蕬楚(Xiomara Castro)的指示下於2023年5月宣布與我國斷交,隨即與中國建交。然而,宏都拉斯轉向中國後,經濟不但未受惠,反而遭遇貿易失衡與產業衰退,白蝦產業失去台灣市場近乎崩盤。宏都拉斯外交部長雷依納(Enrique Reina)3月31日公開表示,宏都拉斯政府正重新尋求接觸台灣市場,以挽救受創的蝦類產業。
雷依納接受宏都拉斯媒體「美洲廣播」(Radio America)專訪時指稱,因為遲遲無法打開中國市場,為了挽救白蝦產業,宏都拉斯正在尋找「重新」與台灣市場接觸的可能性,並且希望與南韓合作,獲得輸入的衛生許可。雷依納上週為了慶祝中國和宏都拉斯建交兩週年,前往中國訪問,3月28日結束行程返回宏都拉斯。
「美洲廣播」報導指出,宏都拉斯全國養殖漁業協會(Andah)數據顯示,和台灣斷交後短短兩年內,宏都拉斯白蝦出口暴跌67%,更造成超過1萬4000名工人失業。而在斷交前,台灣採購量佔了宏都拉斯白蝦出口的40%以上。中國在建交時曾經承諾將大規模採購宏都拉斯白蝦,但是兩年過去,承諾一再跳票。
報導續指,中國業者去年6月曾赴宏都拉斯考察蝦類養殖,並且宣稱要大手筆採購250個貨櫃的白蝦,讓宏都拉斯業者寄與厚望,但是最後中國僅採購了一個貨櫃,作為福州水產養殖博覽會展示使用,讓宏都拉斯全國水產養殖協會(Andah)指控中國的態度「粗魯並且令人厭惡」。
此外,宏都拉斯媒體「新聞報」(LA PRENSA)也統計,2024年中國全年只買了2個貨櫃的白蝦,直到今年2月中才出口另外2個貨櫃;意即中國和宏都拉斯建交2年,總共只買了4個貨櫃,跟原先承諾的數量天差地遠。面對全國超過一半白蝦養殖業者倒閉,宏都拉斯經濟部撇除責任,聲稱「宏都拉斯政府沒有和中國簽訂任何採購白蝦的合約。」
除了白蝦出口問題,「新聞報」(LA PRENSA)揭露,宏都拉斯中央銀行(BCH)數據反映,宏都拉斯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一再擴大。2024年宏都拉斯出口中國僅有3590萬美元,但中國出口宏都拉斯卻增加至25億5000萬美元,逆差超過25億美金以上。而宏都拉斯和中國進行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至今也還沒有具體結果,更不知何時才能達成協議。
「中美洲360」(CentroAmerica360)報導提到,今年3月24日,宏都拉斯與中國慶祝建交兩週年,兩國官員在宏都拉斯首都德古西加巴(Tegucigalpa)簽署了一份新的協議,中國將捐贈298輛救護車,以及用於咖啡種植的太陽能乾燥機等農用機具,但這些協議內容卻只是先做捐贈的「初步技術研究」,沒有承諾任何實際的時間,等於又是一張空頭支票。
台灣過去與宏都拉斯關係密切,前總統蔡英文也曾造訪,建交期間多次派遣各產業菁英協助該國建設,連基本教育都有台灣人幫忙的影子,當年因為中國利益而轉向,如今中國對宏都拉斯的投資十分有限才想靠台灣救援,民進黨立委王定宇不以為然直言:「免談!台灣人善良,但是不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