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28日下午發生規模7.7強震,震央在實皆省(Sagaing)西北方16公里處,震源深度僅10公里,屬於極淺層地震,鄰近的泰國也受到波及,曼谷一棟中國公司「中鐵十局」興建中的摩天大樓徹底震垮夷平。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前主任、地震專家郭鎧紋示警,這次強震可能引發「應力轉移」,提高台灣發生規模6以上地震的風險,需密切關注後續發展。

郭鎧紋表示,緬甸強震是2024年至今規模最大的地震,今年第2大是2月8日在加勒比海,與台灣較無直接影響,至於第3大則是1月7日,發生在青藏高原規模7.1地震,跟緬甸強震發生的成因一樣,都是印度板塊碰撞擠壓歐亞大陸板塊造成。青藏高原受印度板塊推擠向東北方向移動,會推擠到揚子板塊造成東移。

郭鎧紋指出,這次緬甸地震釋放的能量相當於177顆原子彈,震度與1999年台灣921大地震相當。雖然緬甸地震震央距離台灣遙遠,但由於該區域的揚子板塊與台灣西部及中央山脈有地質連結,可能導致台灣發生規模6以上的地震。1月7日青藏高原發生規模7.1強震後,台灣在兩週後於1月21日發生大埔6.4地震,顯示強震後的應力轉移確實可能誘發其他地區地震。

對於緬甸強震是否會影響台灣,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則說,全球板塊運作是一個「平衡系統」,當一個區域發生強震並釋放能量後,其他地區的應力相對增加,確實可能誘發地震。然而,目前無法精確預測影響的範圍與時間,台灣是否會因此發生較大規模地震,仍需進一步觀察。

不過,吳健富提到,1999年台灣發生的921大地震之前,土耳其也曾發生規模7.6的強震,兩者時間相隔不久,顯示全球地震活動可能存在一定的連動性。氣象署提醒,雖然目前台灣地區並無異常地震活動,但仍須留意後續可能發生的地震動態,民眾也應做好防震準備,以應對突發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