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籍配偶「亞亞」劉振亞鼓吹武統言論遭移民署廢止居留許可並限期離境,25日晚間搭機返中。由中研院院士陳培哲等75人發聲明指稱,賴清德總統上任後不斷妖魔化中共並以戴紅帽子方式,打壓不同意見,要求亞亞離境完全違背的民主法治精神。不過,陳培哲的弟弟、台大教授陳炳輝卻表明:「(我)百分之百不同意我哥哥陳培哲院士的看法。」

陳炳輝在臉書Po文寫下,亞亞說她贊成武統台灣,但她本身不可能武統台灣,因此有人就說這是自由言論。但若中國攻打台灣,因為她贊成武統,就很有可能配合當間諜危害台灣國家安全。因為不知道何時中國要打台灣,一旦攻打,她就是會被中國吸收的間諜,因為她贊成武統台灣又是中國人,一定會配合中國,台灣國安不能冒險,當然該遣送回中國。

賴清德本月13日召開國安高層會議,並在會後記者會提出5大國安威脅和17項因應策略,同時也首次定調中共是「境外敵對勢力」。陳培哲等75人26日發表「捍衛台灣民主法治與和平安全」聲明,並召開記者會聲稱,賴清德上任後就不斷透過民粹主義凝聚支持者向心力,讓台灣的言論自由空間快速遭到壓縮。

該聲明首先以德國納粹政權為例批評,集體沉默把德國推向極權獨裁深淵,而賴清德上任以來,就不斷妖魔化中共、並以戴紅帽子方式,打壓不同意見,進一步激化台灣社會對立,同時也以民粹方式,凝聚支持。除此之外,近期陸委會宣稱中配亞亞發表支持武統言論,並據此以行政命令要求離境,濫用行政裁量做法完全違背政府保護人權的民主法治精神。

該聲明呼籲,民進黨政府應懸崖勒馬,不要為短期政黨利益再做出危害台灣民主法治與和平安全的事。左翼聯盟秘書長黃德北26日在記者會上提及,之所以提出該聲明,是因為賴清德13日拋出恢復軍法審判、限制兩岸學術與文化交流等17項措施,以及移民署取消亞亞居留許可,要求亞亞強制出境,這讓許多人為台灣政治緊縮、兩岸關係惡化感到憂慮。

退休醫師、作家楊斯棓則透過臉書披露:「陳培哲院士的弟弟,台大機械系終身特聘教授 (Distinguished Professor)陳炳輝表示:『(我)百分之百不同意我哥哥陳培哲院士的看法。』」並點出陳培哲等75名學者的思考盲點:「言論自由並非國安免死金牌」。

楊斯棓發文寫道:「近來針對中國籍配偶劉振亞因公開主張『中國應以武力統一台灣』而被限期出境一事,引發社會輿論與部分學界激烈辯論。包括陳培哲院士在內的七十五位學者,更以『言論自由受壓』為由,批評政府涉嫌言論審查。我認為,有必要從國際視角,尤其是美國的實務標準,進行一次冷靜且務實的對照。」

楊斯棓分析:「事實上,若劉振亞所處的是美國,其後果恐怕遠不止『限期出境』,而是迅速被列為國安威脅,遭遣返、禁止入境,甚至遭受刑事調查。根據美國《移民與國籍法》(INA)明文規定,外國人若煽動對美國的敵對行為、主張以武力推翻美國政府,或支持敵對國家對美國發動武裝行動,即便尚未付諸實行,也足以構成驅逐理由。」

楊斯棓提到:「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與國土安全部(DHS)對此類案件,從不寬容。舉例來說,若一名來自敵對政權的外國人,在美國公開主張:『我的祖國應以武力統一美國』,這句話無需搭配炸彈、槍枝或行動計畫,只要公開說出來,就可能立即觸發國安系統的警報。」

楊斯棓指出:「遣返、列入黑名單、終身禁入,正是美國對敵意外來者的常規應對。相比之下,台灣政府對劉振亞的處置,並未進行刑事偵辦,也未即刻驅離,而是依據《入出國及移民法》,認定其言論有危害國安之虞,依法撤銷其居留,限期出境。這樣的處理,在國際民主法治標準中,已屬寬容。」

楊斯棓續指:「更何況,台灣的國際處境特殊,面對的並非抽象的『敵意言論』,而是現實中天天在周邊海空域進行軍演、對台發動認知作戰與軍事恫嚇的政權。然而,這七十五位學者對於中國軍事壓力與威嚇,似乎視若無睹,如看日出日落;反倒對一名公開主張武統台灣的陸配表現出超乎比例的關心與義憤。」

楊斯棓強調:「言論自由,當然是民主社會不可或缺的價值。但當言論已經直接挑戰國家存續、主張以外國武力併吞本國,這就不再是『多元意見』,而是破壞民主制度的敵意行為。對於主權未被普遍承認、外交空間受限的台灣來說,我們沒有本錢對這類言論掉以輕心。」

楊斯棓在文末寫下:「我們應該清楚:在自由社會中,不是每一句脫口而出的話都可以如此不負責任。我不同意陳培哲等人的聲明內容,但我不會、也不能說出任何一句威脅陳培哲等人安危的話語——這,才是真正的言論自由精神。台灣若要繼續守護民主制度,就不能對假借自由之名的敵意言論毫無底線地吞下去。」

中研院院士陳培哲等75學者發出聯合聲明,指台灣的言論自由空間快速遭壓縮,呼籲政府懸崖勒馬。   圖:劉念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