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聯合國大會與安理會先後就烏克蘭戰爭相關決議案進行表決,而美國立場的轉變引發國際關注。美國與俄羅斯共同投票反對由烏克蘭與歐洲國家推動的決議,導致美國與歐洲盟友立場出現裂痕。
聯合國大會表決支持烏克蘭及歐洲國家發起的一項決議,此決議譴責俄羅斯的侵略行為,要求俄羅斯立即撤軍,並重申對烏克蘭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支持。最終,此案以 93 票贊成、18 票反對、65 票棄權通過,反對國包括美國、俄羅斯、白俄羅斯與北韓等,而中國、印度、沙烏地阿拉伯及巴西等國則選擇棄權。
美國對此決議的反對態度與過往鮮明支持烏克蘭的立場形成強烈對比,反映出美國外交政策的重大改變。美方認為此決議措辭過於強硬,無助於和平解決衝突,此立場與歐洲盟友相左。
在安理會中,美國則主導了一項呼籲迅速結束烏克蘭衝突的決議,但未明確譴責俄羅斯的侵略行為。此案獲得中國、俄羅斯、美國在內的 10 個國家支持,5 國棄權,最終獲得通過。然而,歐洲國家提出的多項修正案,包括將「俄烏衝突」改為「俄羅斯全面侵略」等,均未通過。美國對此持棄權立場,再次凸顯與歐洲盟友的分歧。
與此同時,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提出了一項驚動國際社會的法案,內容主張美國於 2025 年內完全退出聯合國,終止對聯合國及其附屬機構的財政支持,並禁止參與聯合國主導的國際談判。該法案的核心論點是「聯合國已成為攻擊美國的場所」,支持者認為,美國退出聯合國將更能維護其國家利益與全球領導地位。然而,此法案仍需經過參眾兩院批准,且民主黨強烈反對,使其通過機會渺茫。
此外,美國前總統川普近期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要求國務卿及聯合國大使候選人全面審查美國參與的所有國際組織與條約。此命令可能導致美國退出數百個國際組織及條約,引起國際社會對美國是否會全面撤出聯合國體系的關注與擔憂。
在俄烏戰爭進入第三年之際,聯合國內部的決議爭議顯示各方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分化與矛盾。儘管美國與歐洲盟友的立場有所不同,戰場上的僵局與外交談判仍在同步進行。隨著即將到來的美俄談判,烏克蘭戰爭的未來走向仍充滿變數。

聯合國大會表決支持烏克蘭及歐洲國家發起的一項決議,此決議譴責俄羅斯的侵略行為,要求俄羅斯立即撤軍,並重申對烏克蘭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支持。 圖:截自「x」@alextarquin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