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長鄭英耀昨天宣布將禁止承認中國統戰部所轄三所大學的學歷以及我方大專院校與其交流,由於目前在那三所大學的台生逾2,000人,海基會秘書長羅文嘉對此表示,若收到來自學生或家長有任何需要協助之處,海基會都會盡全力幫忙。不過,海基會站在處理大陸事務兩岸事務的第一線,「我們支持教育部的做法」。

教育部昨天宣布禁止大陸暨南大學、華僑大學、北京華文學院共3所中國統戰部所轄學校的學歷及與我方院校的交流,羅文嘉說,目前還沒有收到任何單位反映這3所學校的相關政策確定後是否有什麼需要協助的,但他強調,「如果有收到來自於學生或家長,他們有任何需要協助的,海基會都會盡全力去幫忙」。

羅文嘉稍早提到,海基會站在處理大陸事務兩岸事務的第一線,「我們支持教育部的做法」,原因是交流本身不是目的,交流是手段、是過程,透過這手段過程要追求什麼目的?「我們透過交流希望達到的目的是確保台灣中華民國的國家主權,以及確保台灣自由民主體制和生活方式」、「如果交流產生的作用是另外一個是自我矮化或放棄我們國家主權,或侵蝕到國家主權,侵蝕到國家利益,侵蝕到民主制度交流,基本上,與我們國家的利益和目的就相違反,它相對的可能是對方的目的,變成交流是對方的手段,他達成對方想要達到目的矮化台灣,不承認台灣作為一個中央政府、一個主權國家的事實」。

羅文嘉強調,如果所有的交流場合是打著交流的旗號,可是其實是在執行和落實對岸政治統戰的政治目的,就有違交流的本意了。他說,兩岸學生多往來並沒有什麼不好,可以了解到對岸、彼此雙方的歷史還有現況,但若違反原來交流的本意,「公開的、強迫式的、不允許討論的、只傳達一方的政治主張,確實不僅不適合,也可能違反台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的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