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俄羅斯開啟侵略烏克蘭的戰爭後,包含美國、歐盟等西方國家紛紛對俄羅斯展開制裁,許多歐美企業也選擇撤離俄羅斯市場,以表達對俄羅斯擅自開戰的不滿。然而,隨著近期美國川普不斷向俄羅斯釋出善意,歐美企業重新經營俄羅斯市場的可能性也不斷上升,甚至有美國媒體針對此事進行分析,嘗試尋找西方企業是否回歸俄羅斯市場的理由。

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CNN ) 報導,包含麥當勞、德國賓士、法國雷諾在內的歐美企業自戰爭開始後,選擇將出售俄羅斯境內業務、將公司鑰匙交由管理人員保管或是直接放棄資產等方式,陸續撤離俄羅斯市場。該報導引用《路透社》 2024 年 3 月公布的統計數據稱,包含收入損失在內,歐美企業自開戰後在俄羅斯的總損失金額高達 1,070 億美元。

然而,並不是所有歐美企業都選擇在開戰後離開俄羅斯。報導稱,包含美國消費日用品公司寶僑、經營食品業務的億滋公司以及百事可樂公司等,分別以人道主義為由,繼續保留俄羅斯市場的業務,向俄羅斯消費者提供商品。另外,麥當勞、雷諾以及販售化工相關產品的德國漢高公司等,則在退出俄羅斯市場時,簽署協議同意向俄羅斯回購資產。

該報導分析指出,最有可能回歸俄羅斯市場的企業,應該以零售商或食品生產商為主,推測與制裁俄羅斯相關的能源、金融等產業不太可能在第一時間回歸。然而,俄羅斯杜馬議員阿納托利.阿克薩科夫 ( Anatoly Aksakov ) 卻抱持著相反的看法,認為 Visa 、 Mastercard 等金融支付服務可能很快就會恢復在俄羅斯提供的服務。但截至目前為止,上述兩間公司仍強調,先前對俄羅斯進行制裁的禁令仍處於有效的狀態之中,暫時沒有回歸俄羅斯市場的計畫。

然而,該報導補充稱,即使俄羅斯重新開放市場以歡迎歐美企業,部分企業仍可能不會選擇經營俄羅斯境內的業務。該報導表示,由於許多歐美公司在俄烏戰爭開戰後,公開對俄羅斯的侵略行為進行譴責,「如果現在俄羅斯與美國達成協議,成功獲得烏克蘭的領土,那麼那些曾批評俄羅斯的公司可能就必須承擔聲譽受損的風險,才能回歸俄羅斯市場」。

該報導進一步指出,包含麥當勞、星巴克、 IKEA 以及 Levi's 等世界知名的品牌,在退出俄羅斯後,市場份額也已經遭「俄羅斯仿冒品牌」取代。另外,在西方汽車企業離開俄羅斯市場後,中國的汽車企業填補了這些空缺,即使西方汽車企業想回歸,可能也無法與中國競爭。同時,這些想要回歸俄羅斯的西方企業,也必須承擔俄羅斯政府可能因海外資產遭凍結採取報復行為的風險。

德國賓士汽車。   圖:翻攝自汽車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