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俄羅斯在烏克蘭東部的控制區域擴大,並且在哈爾科夫地區的推進,戰爭的局勢逐漸升級,烏克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俄羅斯不僅在公開提出四州公投的條件外,還要求烏克蘭進一步割讓土地,特別是奧德薩地區,並同意俄軍在烏克蘭的部分城市駐軍。
俄羅斯的要求甚至不僅限於領土,還包括推翻基輔政府,建立親俄新政權,並要求烏克蘭軍隊解散,僅保留自衛力量。這些條件對於烏克蘭而言,幾乎等同於國家主權的喪失,烏克蘭無法接受這樣的「亡國協議」。

美國的立場也成為了戰局中的一個關鍵因素。川普政府的聲明要求 50% 烏克蘭礦產資源的利益,且未提供安全保障。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與俄羅斯都在施壓烏克蘭,要求其舉行大選,推翻現任總統澤連斯基,尋找一位更易於施壓的領袖來接受相關條件。然而,澤連斯基政府並未輕易屈服,澤連斯基明確拒絕在美國要求的一半礦產資源協議上簽字,顯示出烏克蘭在戰爭中的堅定抵抗意志。這一點在歷史上屢屢證明:在戰爭中表現軟弱的國家,往往會遭遇更為嚴重的後果。
儘管俄軍在頓巴斯地區擁有一定優勢,局勢仍處於僵持狀態。俄軍的進攻速度顯得較慢,例如從 2024 年初發起的紅軍城攻勢,至 2025 年 2 月仍未完全占領。然而,烏克蘭並未坐以待斃,反而積極與歐洲國家合作,尋求逆轉戰局。
烏克蘭國防工業集團與法國泰雷茲集團簽訂合作協議,將法國的資金與技術引入,生產多種軍事裝備,並與德國萊茵金屬集團合作,提升炮彈產量,增強自身軍事力量。此外,烏克蘭的本土產業也在逐步提升,無人機、AI 系統和自行火炮的生產能力有所增加。

然而,面對來自多方的壓力,烏克蘭的未來依然充滿不確定性。俄羅斯提出的更多要求,如將烏克蘭軍隊撤退到第聶伯河以西,甚至可能完全控制敖德薩地區,令局勢更加複雜。烏克蘭雖然在國際支持下努力尋求生機,但戰爭的終結和最終的結果,依然未可知。

歐洲八國、歐盟及北約重要領袖於17日齊聚巴黎共商歐洲及烏克蘭未來情勢。 圖:截自「x」@vonderley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