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股市場週一(17日)多數開盤走高,自從美國總統川普上個月承諾將對地緣政治盟友和競爭對手徵收「對等關稅」以來,華爾街一直猜測他會不會開徵。《彭博》指出,反應從原先的謹慎,隨著政府政策變得越來越混亂,拖延、排斥與好戰等情緒混雜其中。

截至上午9:30分,日經指數在在平盤附近震盪、東證指數小漲不到 0.1%;韓國股市上漲 0.5%,小型股科斯達克漲勢更強 0.78%;台股則表現強勁,上漲 233.58點或 1%,暫報 23,386.19點。主要權值股台積電(2330)一甩上週低迷,漲 15元,來到 1,075元。

陸港股方面,恆生指數開盤上漲 1.25%,來到 22,902.52點,上證指數也小漲 0.16%,來到 3,352.08點。

《彭博》日前指出,「投資人到目前一直無視外界噪音、買進股票。」在川普宣布將於三月對鐵、鋁進口品徵收 25%關稅,並在四月份要對眾多貿易夥伴徵收相應的關稅後,全球貿易戰的風險仍十分危險;儘管如此,美股指數仍持續上漲,科技股那斯達克、S&P 500 等上週收盤時朝歷史高點接近。此外,上週五(14日)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則下挫 1.2%。

目前據眾多外電報導,川普所提出的「對等關稅」計畫不太可能在四月前實施,此消息不僅為談判提供時間,也鼓舞投資人,亞股今日多追隨華爾街反彈而收漲。現在的問題是,推動搶進的買家,是否正確評估了川普將採取的行動(或者是否將投資風險拋諸腦後)。

川普近日也點名台灣「搶走美國的晶片生意」,揚言修改《晶片法案》補助條件,市場原先預期此恐壓迫台灣半導體業,也對台積電步步進逼。不過連日來,市場傳出多套劇本,像是對美擴大先進製程投資、技術入股或接手英特爾。而對台積電而言,最簡單的是課關稅,因在實務運作上美國很難直接對台灣晶片課稅。

事實上,川普強調的製造業重回美國、或喊話修改「晶片法案」補助條件,背後真正意圖,都是為了拿回半導體供應鏈的話語權,此舉卻同時也考驗著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的經營智慧和營運靈活性。而台積電日前在美國召開董事會;結果有別於市場原先預期「擴大對美投資」,最終董事會僅通過核准 2024 年財報等 7項議案,看似「以拖待變」。

即使川普真的找到方法對台晶片課稅,以台積電在供應鏈的地位,自然擁有足夠的議價能力,能把增加的成本轉嫁給客戶。等到美國消費者買到更貴的 iPhone 或筆電,恐怕會把怨氣和矛頭指向美國政府,川普是否真要一意孤行,還需仔細衡量利弊得失。

日本政府今日也公布經濟數據,去年第四季經濟擴張速度超過了分析師對環比和年化成長的預期。以年增率計算,GDP成長 2.8%,超過《路透社》預測的 1%。與上一季相比,出口成長大幅成長,推動 GDP 成長,但國內需求出現小幅萎縮。但由於整體經濟成長,日圓兌美元匯率走強,至 151.8元,股市因此影響震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