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不斷抱怨「台灣搶走美國的晶片生意」,強勢要求晶片製造重回美國,日前更傳出川普政府正推動一項計畫,意圖讓台積電與美國晶片廠商英特爾(Intel)組成合資公司,引起市場關注,台灣方面也憂心將導致台積電面臨技術外流風險。彭博報導指稱,應美國川普政府官員要求,台積電正考慮取得英特爾控股權。
彭博報導引述知情人士說法提到,川普政府官員在與台積電最近幾次會議中,提出兩家公司間進行交易的想法,他們也願意接受。這樣的交易可能為英特爾財務注入活水,這家美國晶片廠一直難以從人工智慧(AI)晶片的需求熱潮獲益,已將公司轉虧為盈寄望於晶圓代工業務。
英特爾曾是少數同時具備晶片設計與製造能力的半導體公司之一,但其製程技術領先優勢已被台積電超越。這項消息傳出後,英特爾股價應聲下跌逾4%,而台積電在美國掛牌的ADR 則上漲約1.7%。彭博指出,目前還不清楚英特爾是否願意進行交易。談判仍在非常初期階段,可能合作夥伴關係的確切結構尚未敲定,但預期結果是台積電全面營運英特爾的美國半導體廠。
這項安排可能讓美國主要晶片設計商擁有股權並獲得美國政府支持。根據彭博報導,這意味合資事業將不僅由一家外國公司持有。台積電和英特爾不願發表評論,美國白宮官員則告訴路透社,川普政府支持外國企業在美國投資與建設,但「不太可能」支持外企經營英特爾工廠。
英特爾股價在去年暴跌約60%,主要原因是高資本支出的製造擴張計畫嚴重影響現金流,最終導致公司裁員約15%。此外,英特爾在個人電腦和伺服器中央處理器(CPU)市場的市占率也持續被對手超微半導體(AMD)侵蝕。目前市值已超越這家昔日半導體巨頭。英特爾的18A製程技術預計於今年推出,這對公司重振製造業務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