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俄烏衝突進入第三年,俄軍面臨著在裝甲載具與兵力上的雙重挑戰,而烏軍則需應對兵力短缺及外部援助的不確定性,雙方在戰場上的局勢變得愈發複雜。

頓巴斯前線,俄軍的裝備出現顯著問題。根據美國《戰爭研究所》( ISW ) 的分析,俄軍的機械化進攻已經在某些區域顯著減少,尤其在托列茨克方向,俄軍每週進行機械化進攻的次數僅為 1 至 2 次,且多依賴步兵戰車來支援步兵攻擊。

然而,這些步兵戰車的數量與效能已大幅下降,俄軍不得不依賴摩托車、越野車等民用車輛來進行作戰,這些車輛缺乏足夠的防護能力,面對迫擊砲與機槍掃射時,俄軍傷亡率驚人,霍爾蒂恰州政府發言人特列古博夫稱,僅在 2025 年 1 月,俄軍便損失了約 15,000 名士兵,其中 7,000 人陣亡。

烏克蘭第 12 特種部隊旅「亞速」,擊退俄軍隊向托列茨克的推進。 圖:翻攝自 NOELREPORTS X 帳號

俄軍的裝甲載具也面臨著嚴重不足。儘管俄羅斯在 2024 年從舊庫存中翻新了大量坦克和裝甲車,但蘇聯時期的庫存已所剩無幾,且無法應對長期戰爭的消耗。雖然俄軍積極提升軍工生產,然而新的裝備製造與翻新速度仍然無法跟上損耗,造成裝甲車輛的嚴重短缺,戰鬥力受到限制。

儘管裝甲力量不足,俄軍在火力方面的優勢依然明顯。2025 年 2 月 2 日,俄軍在烏克蘭境內發起了 36 次空襲,並發射了大量巡航飛彈、重型導引炸彈和無人機進行攻擊,砲兵與火箭炮兵也對烏軍陣地發動了超過 4,500 次砲擊。這樣的火力優勢,使得俄軍仍能保持對戰場的主動權,穩步推進至既定目標。

然而,俄軍的裝甲力量不足,無法有效發揮火力優勢,導致作戰效率低下,傷亡也隨之增加。2025 年 2 月,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副州長謝爾蓋·葉夫列莫夫在庫爾斯克執行任務時不幸觸雷身亡,這一事件再次凸顯了俄軍的裝備缺陷與戰場風險。

烏克蘭海軍陸戰隊第 36 旅的士兵使用標槍飛彈,成功摧毀俄軍部署在庫爾斯克地區的裝甲車。 圖:擷取自 @front_ukrainian X 分享影片

據影片顯示,烏克蘭「Pomsta」旅的無人機成功摧毀了俄軍的 2 輛坦克、兩輛裝甲運兵車、兩輛步兵戰車及一輛 BTS-4 裝甲牽引車。無人機操作員的精准打擊使得俄軍裝備遭受重大損失,進一步削弱了其在前線的作戰能力。

此外,在維斯涅夫附近,烏克蘭第三突擊旅徹底摧毀了俄軍的坦克、步兵戰車與部隊,影像資料顯示,俄軍在此地的裝備與兵力被徹底瓦解。

與此同時,烏軍在面對俄軍的攻勢時,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近日在社交媒體上呼籲烏軍士兵堅守紅軍城與庫爾斯克地區的前線陣地,希望能在未來的談判中佔據有利位置。在這些戰線上,烏軍不僅需要防守,還積極發起攻勢,爭取部分領土。

比利時預計向烏克蘭提供 30 架 F-16 噴射戰鬥機,荷蘭則試圖組建援烏軍事聯盟。 圖:翻攝自 ArturRehi x

然而,烏軍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兵力不足。長期的戰爭消耗了大量經驗豐富的部隊與老兵,使得烏軍的實力大為減弱。儘管烏克蘭考慮通過降低徵兵年齡來補充兵力,但這樣的措施可能引發社會不穩,造成國內更多的危機。

此外,美國對烏軍援助的減少或停止,將對烏軍的作戰能力造成重大打擊。美國提供的遠程導彈、F-16 戰機等高科技武器是烏軍作戰的關鍵,若失去這些支援,烏軍的戰鬥力將大幅下降。

烏克蘭「Pomsta」旅的無人機成功摧毀了俄軍的兩輛坦克、兩輛裝甲運兵車、兩輛步兵戰車及一輛BTS-4裝甲牽引車。   

第三突擊旅徹底摧毀了維斯涅夫附近的俄羅斯坦克、步兵戰車和部隊。   

據報導,僅在 2025 年 1 月,俄軍在頓巴斯地區便損失了約 15,000 名士兵,其中 7,000 人陣亡。   圖:翻攝自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