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因美國開始加徵關稅,中國展開反擊,讓市場擔憂「貿易戰2.0」開打。短期內,大盤整體尚未脫離區間整理型態,但中長期仍可望受惠 AI 運用更普及化的潛在利多。此外,短期即便因中國 DeepSeek 震撼市場,而削弱市場對未來 AI 硬體需求的預期。然而,DeepSeek 開源、低成本模型,先進晶片長線仍將在 AI 產業中扮演關鍵角色。
無論是 DeepSeek 或其他 AI 技術革新,對算力資源的需求都很強大,包含 OpenAI、輝達、艾司摩爾(ASML)執行長等科技巨頭也支持,並表示持續看好 AI 未來發展與應用的滲透。此外,據《傑文斯悖論》內容指出,「當技術進步使某種資源的使用效率提高時,因資源的使用成本大幅降低,使應用場景大幅増加,進而致該資源的市場需求不減反増。」
野村投信表示,長遠來看,DeepSeek 來勢洶洶,有望加速全球 AI 技術的普及與應用,成為 AI 迭代的重要驅動力,雖電子科技相關類股近期表現受 DeepSeek 事件壓抑,但在 AI 發展趨勢不變下,此時給了投資人一個分批或定期定額布局的時機,參與 AI 長線趨勢向上的行情。
DeepSeek 問世,一度為目前 AI 研發軍備競賽投下震撼彈,並壓抑科技股表現。不過,ASML 執行長 Christophe Fouquet 卻表達不同看法。他認為,DeepSeek R1 這樣的低成本 AI 模型,反而會刺激市場對 AI 晶片需求。Fouquet 進一步指出,現在大型雲端服務供應商正大力投資於研發。這些公司不會因低成本的 AI 模型出現,就停止投資,反而會更加積極地探索 AI 的可能性,這將會持續帶動對高效能晶片的需求。
此外,Fouquet 也提到,ASML 並沒聽到客戶反映 DeepSeek 模型問世,會對晶片需求產生衝擊。這也暗示,市場對 DeepSeek 的恐慌可能過於誇大。微軟執行長 Satya Nadella 近日亦於 X 上引用了《傑文斯悖論》來評論 DeepSeek 影響:「隨著人工智慧變得更有效率和易於使用,我們將看到它的使用量激增,將其變成我們無法滿足的商品」。
根據研究機構 Precedence Research 預測・今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達 3,270億美元,同比增長 38%。另外,IDC 報告指出,今年全球企業在 AI 上的支出將達 2,270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超過 19.9兆美元,顯示 AI 威力的快速崛起。
野村臺灣創新科技50 ETF(00935)經理人林怡君分析,較低的 AI 訓練成本,反而有望讓更多企業採用 AI, 且高效的 AI 模型可望跟進降低推理成本與提升效率,進一步帶動整體硬體需求;加上各產業大廠無不期盼發展更強大的 AI,四大雲端服務大廠(CSPs)今年的資本支出計劃規模合計 3,200億美元,高於年初時市場預估的 2,750億美元,顯示這些科技巨頭持續發展、投資 AI 計劃不變,這些有助於支持後續市場對 AI 硬體需求的成長。
從長期而言,各國對於發展 AI 科技的競爭,料將加速 AI 普及化,也將帶該產業上中下游等整體產值的提升,台灣相關的供應鏈將持續受惠,包括相關晶圓代工、材料、IC設計、電源、封測、散熱等產業鏈;亦即,台美研發大聯盟儼然成局,台股創新科技更將是今年必備的投資主題。
在國內的創新科技題材中,林怡君表示,00935 是全台首檔將「研發費用」納入成分股篩選條件的台股ETF,其追蹤指數「臺灣創新科技50指數」採用獨門篩選流程與指標,包括在第一階段篩選就須從「RBICS Level 6 Sub-industry (L6)」定義的創新產業中挑選,發行市值須 50億台幣且具基本ESG永續要求,符合者將進入第二階段之三大考核(研發創新度、股價動能與獲利能力),再進行市值遞減排序,精選 50檔兼具「創新前瞻」、「股價動能」且近一年已實現「正營業利益」的創新科技股票。
![來源:野村投信整理;資料日期:1/31](https://images.newtalk.tw/resize_action2/800/album/album/1/67aaea9399886.png)
來源:野村投信整理;資料日期: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