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眾黨今(8)日晚間舉行黨主席補選首場政見發表會,候選人蔡壁如在申論環節指出,賴清德政府在司法、立法與財政領域的種種騙局,不僅背離了民主原則,更嚴重損害了台灣的憲政體制,呼籲人民必須共同認清這些問題,為捍衛台灣的未來而努力。
首先,蔡壁如提到,賴清德指《憲訴法》修正案是用立法凌駕司法、架空憲法法庭,甚至封殺人民的最後救濟機制。但事實上,這次修法只是比照國際標準,明訂出席人數的最低下限,以提高憲法法庭的正當性與公信力,「請問,這樣的改革何錯之有?」
蔡壁如舉例,美國的最高法院9位大法官至少6人出席,日本最高裁判所15位大法官至少9人出席,南韓憲法法院9位至少7人出席,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每庭8位法官至少6人出席,反觀台灣過去的釋憲標準過低,無法確保裁決的正當性。
蔡壁如指出,台灣目前的大法官總額應為15人,但因為賴清德提出傾向廢死的大法官人選被立法院給全部否決掉,導致目前只剩下8人。根據舊規定,只要6人出席、過半同意,就能做出改變全國憲政秩序的裁決,這完全小於國際標準。而這次修法要求至少10位大法官參與、9人同意才能做出釋憲,這不過是合理回歸國際標準的最低出席人數,怎麼會變成「架空憲法法庭」?
蔡壁如表示,賴清德說修法是架空憲法法庭,但事實是,過去憲法法庭的裁決標準過低,導致它凌駕立法院,如今提高門檻,才是真正回歸法治精神!而賴清德口中的「司法獨立」,其實是「司法依附」,改革是要讓司法獨立於民進黨的政治操弄。至於賴清德說「憲訴法封殺人民的救濟權」,其實賴真正擔心的,是憲法法庭無法再輕易為民進黨護航。
其次,蔡壁如也批評賴清德的「立法騙局」,在野時支持國會改革,但掌握行政權便翻臉不認,甚至利用完全由民進黨提名的大法官操弄憲法法庭,以「違憲之名」阻擋國會改革法的施行;這不僅僅是民進黨政府的政治手段,更是一場徹底的憲政權力遊戲。蔡痛訴賴清德反對的不是國會改革,反對的是監督賴自己的政府,目標不是捍衛民主,而是確保其權力不受挑戰。
另外,蔡壁如直指賴清德的「財政騙局」同樣展現其雙重標準,試圖透過操控財政資源,鞏固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削弱地方自治。
蔡壁如表示,立法院近期通過了《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案,旨在增加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促進地方發展;然而,賴清德政府卻以此修法可能影響國防預算為由,表示反對。這種說法不僅缺乏事實根據,更是對地方自治精神的嚴重背離。
蔡壁如提到,賴清德擔任台南市長時,高喊「中央不能再跳票,要下放財政權給地方」,但他當成為總統後卻改口「財劃法修法會影響國防、影響育兒津貼、影響台灣安全」。質疑「當年台南市長賴清德的話是騙人的?還是現在總統賴清德的話是騙人的?到底是民進黨變了,還是他們的雙重標準從來沒變?」
蔡壁如批,民進黨的邏輯就是,在野時支持地方自治,執政時全面集權、集錢! 把地方財政改革,硬是扯到國防危機,這根本是政治操作!她表示,國防經費可以編特別預算來支出,賴清德拿國防來當擋箭牌,是推卸責任。
蔡壁如指出,財劃法的修法不會影響國防,真正影響國防的,是民進黨的錯誤財政政策,「賴清德,你不是擔心國防預算,你只是害怕地方自治,讓中央集權無法再操弄地方政府」。
面對賴清德的「司法騙局」、「立法騙局」以及「財政騙局」,蔡壁如說,今天她站在這裡,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所有被賴清德、被民進黨欺騙的台灣人民。她主張支持財劃法的修正,確保地方政府擁有更多的自主財源,不再依賴中央施捨,終結中央集權又集錢的財政制度,讓地方的政府真正有財政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