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人徐熙媛(大S)春節赴日旅遊,不幸因流感併發肺炎病逝,引發關注。消息傳出後,國內流感疫苗需求驟增,民眾爭相接種。ICU重症醫陳志金指出,許多人對疫苗預防警覺性低,只有名人確診或病逝時才意識到風險。衛福部次長林靜儀則表示,疾管署早在1月初就提醒流感嚴重性,但當時關注度有限,並直言「疫苗不是事到臨頭紓解緊張用的」,建議民眾「翻開10月月曆,寫上『流感疫苗接種』」。

重症醫師陳志金指出,許多民眾對「疾病機率」、「重症風險」及「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反應冷淡,然而當名人確診或病逝,卻突然產生高度警覺。他表示,疫苗接種往往受到「名人效應」影響,當媒體報導某名人染病後,民眾便爭相接種,展現出「輸人不輸陣」的行動力。他強調,傳染病預防不該等到危機發生才關注,而是應透過長期宣導建立防護意識,尤其在公務預算有限的情況下,更需要媒體與社會持續推動健康教育,避免「提醒N遍不心動。新聞一出便行動」的現象。

林靜儀強調,流感疫苗應提前施打,疾管署已於去年10月1日開放公費接種,並持續宣導,而1月初民眾搶打麻疹疫苗時,她和疾管署就提醒,類流感嚴重性遠比麻疹高,應該要先打流感疫苗。且每年流感都有不同的流感病毒株,所以每年進入秋冬流感季節前,就會開始依序請高風險族群接種公費流感疫苗。但當時50至64歲成人接種率仍偏低,顯示許多人未重視這件事。她提醒,「答應我,符合公費資格的人,今年年底會記得及早接種,也會鼓勵家中長輩接種流感疫苗,好嗎?」此外,她建議民眾翻開2025年10月的月曆,標記「流感疫苗接種」,確保未來能在第一時間完成接種。

大S病逝後流感疫苗需求驟增,衛福部次長林靜儀直言「疫苗不是事到臨頭紓解緊張用的」,建議民眾「翻開10月月曆,寫上『流感疫苗接種』」。   圖:翻攝自林靜儀 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