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史館18日舉行「戰後臺灣政治史料」新書發表暨座談會,發表台灣獨立建國聯盟、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史料彙編等書籍。台獨聯盟主席陳南天表示,當年他曾主張祕密組織工作不要留資料,沒想到卻因遭政府嚴密監控,反而留下許多資料,其中真真假假摻雜職業學生的「假消息」,可見當時政府對台獨聯盟頗為忌憚,要從組織內部搞分裂與破壞,盼這些資料的公開,對台灣民主與國家安全有所貢獻。

在國史館「戰後臺灣政治史料」新書發表暨座談會,發表《陳誠先生日記(增訂版)》、《國內安全委員會檔案選編》、《從戒嚴到解嚴史料新編》、《戰後臺灣政治案件-臺灣獨立聯盟史料彙編》,以及《戰後臺灣政治案件-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相關案件史料彙編》等書籍,邀請到擔任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主席的陳南天等人,以及前副總統陳誠之子、前監察院長陳履安致詞。

陳南天致詞指出,台獨聯盟源自當年留日台灣青年開始思考台灣問題,也讓台灣人對前途的願望讓更多人知道。1960年代以後,因為留日學生減少,留美學生增多,以及受到二二八事件的影響,形成台灣人運動,其過程有分歧也有結合。1960年代以後,國民黨政府認為獨盟對其造成威脅,因此以各種不同手段因應之。當年他曾在台獨聯盟內部說:「我們是祕密的組織工作,不要留資料」。

陳南天續指,沒想到因為當時的政府嚴密監控,反而留下許多資料,真真假假,有些確有其事,有些則是職業學生為了「職業」需要做的假消息。可見當時政府對台獨聯盟頗為忌憚,要從組織內部搞分裂與破壞、製造假消息,國民黨政府也將獨盟汙名化為「偽匪組織」,一直視獨盟為共產黨的附隨組織,並不斷分化獨盟。但獨盟同志不管由誰領導,都以台灣獨立為目標,國民黨的分化策略並未成功。盼透過這些資料的公開,對台灣民主與國家安全有所貢獻。

陳履安提到,30年前國史館曾整理出版他父親陳誠的資料,母親也同意,因此雙方開始合作。當時陳水扁總統還親自蒞臨《石叟叢書》的出版活動。目前公開出版的日記,實際上只是父親日記的3分之1,因為母親認為,凡是牽涉他人的要特別謹慎,不妥之處已經處理。感謝國史館再次出版父親的日記。國史館館長陳儀深強調,發表的5種新書是2024年「下半年」的出版成果,這5種新書,是台灣政府與民間合力進行的歷史回顧工作。

陳儀深介紹,其中,《陳誠先生日記(增訂版)》由原來的78萬字增加至約100萬字,呈現陳誠來台擔任省主席,以及後來擔任行政院長的作為,對重建20世紀下半葉台灣歷史的重要性不言可喻。《國內安全委員會檔案選編》則收錄1961到1969年國內安全委員會第一到第一百次的會議紀錄,描述蔣經國擔任國防會議副祕書長到國防部長期間「軍特統治」的脈絡,可用「順藤摸瓜」來形容。

陳儀深說明,《從戒嚴到解嚴史料新編》則提醒台灣社會,長達38年的戒嚴並不是從頭到尾一個樣子,而是受到社會反應、國際壓力、內部檢討及當權者的衡酌而有所伸縮。這次出版台獨聯盟、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史料彙編,不只是個人長期重視口述歷史與檔案應用的研究取徑,也是國史館行之有年的政策實踐。其中,《臺灣獨立聯盟史料彙編》補充過去較缺乏的國民黨政府視角,尤其台獨聯盟早期編印的刊物,外界難得一見,當時外交部轄下各使領館配合蒐集相關資料,反而因此保存下來。

陳儀深提及,《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相關案件史料彙編》見證戒嚴體制下對信仰自由的侵害,從羅馬字聖經的使用、參加普世教協的自由被剝奪等。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研發中心鄭仰恩特約研究員則建議,這部長老教會史料彙編的脈絡相當清楚,可再編輯情治機關對教會人士監控的「導從專案」、長老教會主導的URM城鄉傳教,及長老教會退出WCC後欲重新加入會員,卻被情治機關持續監控的檔案。另外,解讀檔案要注意造假的問題,例如彙編中的教育部檔案可能是假造的文件。

國史館發表「戰後台灣政治史料」發表會,監察院前院長陳履安和台獨聯盟主席陳南天難得同台出現。   圖:國史館提供

國史館館長陳儀深和台獨聯盟主席陳南天(右)合影。   圖:國史館提供

國史館館長陳儀深、前監察院長陳履安。   圖:國史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