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與民眾黨立委在年關將近的最後大擋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無差別刪光或凍結政府預算,癱瘓政府運作,其中,公視23億元預算被提案全數刪除,由公視製作播出的《聽海湧》更成為標靶,國民黨立委柯志恩在提案中點名該劇「不願謙卑面對《聽海湧》竄改歷史、毀人名節的嚴重爭議」。對此,聽海湧導演孫介珩也公開發聲反擊。
「記住這個日子!」孫介珩透過臉書回憶,大一歷史系史學導論的學期作業,是一份自傳,但不是只寫自己,而是要寫家族三代人的生命史。「我的爺爺大耳朵粗眉毛,一臉嚴肅不太愛笑,那時他還一個人住在屏東,記得在學期間去了四個週末,每天晚上花一點時間,用錄音筆記下爺爺的故事。」
孫介珩敘述,當時自己聽爺爺如何在戰禍中的中國東北出生,如何在北平認識了奶奶,一個窮小伙如何打動司法世家的千金,後來又如何加入了中華民國空軍,如何在二戰最激烈的時刻被派去印度向美軍學習航炸,並駕駛盟軍的轟炸機沿著喜馬拉雅山飛回中國投入戰事。
孫介珩繼續描述,戰爭結束,原以為可以帶著家人回到那個白山黑水的老家了,結果內戰再起,他跟著部隊退到台灣後,又馬上道別妻小,駕著飛機飛回雲南,接應撤退的國軍部隊,結果機場被共軍突襲,飛機被毀,他只能隻身一人逃進深山之中,沿著山路往南走,穿越國界,面對共產黨和流寇的夾擊,在當地華人和台灣人的幫助下,終於在音訊全無半年後,逃出了叢林,從泰國搭上了回台灣的船,他回到家門口的那一天,奶奶牽著我大伯和襁褓中的父親衝出門,看著眼前這個消瘦卻用力擠出笑容的男人,是奶奶以為早已死去的丈夫,我的爺爺。
孫介珩表示,這是他們家族的故事,類似這樣抗日、逃難、團聚的故事,被寫進了課本,寫成了小說,拍成了電影。但是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地點,也有很多人在經歷了戰火後死裡逃生,回到了台灣,但他們無法提及自己的過往,因為他們是台籍日本兵,他們在中華民國的史觀裡,是被「抗」的那一群人,幾十年來他們多數人被迫沈默,一些人甚至需要忍受長期黨國監控,直到離開了人世,他的過往對於他的家族後代來說仍舊是一片空白。
但對孫介珩自己來說,這也是「我們」的故事。他認為,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人們,可以說自己的故事,也可以說他人的故事,我們才有機會了解彼此。如果過去因為黨國戒嚴,因為言論箝制,因為思想審查所以不能說、不敢說,那活在2025的創作者,就更要大聲說、用力說,把那些幾十年來被掩蓋的、被空白的故事說出來。
最後,對於中國國民黨立委們提案刪除公視23億預算,理由之一是《聽海湧》毀人名節、篡改歷史。孫介珩認為,顯然,國民黨立委諸公們是沒有看劇的,只是隨好事者起舞,像跳梁小丑般對一個戲劇節目指手畫腳。其目的除了顯示自己才是這個國家的老大以外,也是跟包括我在內的所有影像創作者們說,「以後要拍什麼,自己要想清楚喔!拍的不對,後果自負囉。」
孫介珩表示,自己清楚聽到了這份聲音,但不會接受,他回溯,十年前公視有《一把青》講述他爺爺的故事,十年後公視有《聽海湧》講述許多人阿公阿祖的故事,台灣的歷史很複雜,這片土地上需要更多元的視角,需要公視這樣開放且把關品質的影視平台,需要更多總是好奇的創作者,有朝一日我們才能找到屬於我們自己的歷史關照,那將會是一個獨特且動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