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霧峰區農會籌備10年的桐林酒廠終於在日前動土了,一路以來催生霧峰農會第二酒廠的關鍵人物-霧峰區農會總幹事黃景建在動土典禮上足足花了近20分鐘娓娓道來霧峰清酒的前世今生以及擘畫它的未來,期許能落實地方創生理念,建立在地農產加工人才培訓制度讓青年返鄉工作,並整合在地景點及霧峰文化底蘊活絡區域觀光,拓展在地特色農產品能見度。達成發展出最適合的在地產業經濟、青年洄游及永續農業之願景與目標。

霧峰農會酒廠第二廠廠址選在桐林里,黃景建說,桐林里是霧峰果樹生長的最重要產地,尤其是龍眼,第二個酒廠選在這裡,是希望帶動地方的產業及觀光發展,增加在地的就業機會,霧峰人口有老化及外流現象,農業部推動地方創生就是要改善這種情形。

黃景建說,桐林酒廠是台中市最早通過國發會地方創生的案子,通過了那麼久,為什麼會到現在才開始動土?農會於民國91年開始契作益全香米,用很高的價格向農民收購,為了要建立品牌,創造加工品的價值,就是決定釀酒的最主動原因,而且門檻比較高,不容易被複製,同時在農委會的支持下,執行了跨年度的產業價值鏈計畫,開始啟動了釀酒事業。

「當初起步非常艱難!」黃景建說,技術及設備在一開始都沒有馬上到位,是靠同仁們一步步學習並且與日本交流,這幾年能夠在國際重要品酒比賽有這麼好的成績,除了有日本及國內許多釀酒老師的幫忙,加上農業部一直舉辦各種比賽及技術交流和輔導,讓霧峰農會的釀酒事業能有如今的規模。

黃景建說,霧峰農會是在民國94年開始籌畫設置酒廠,96年啟用第一廠後,103年就發現規模已經不敷使用。「我們本來要設定的酒廠就是選在桐林!」黃景建說,當時這裡還沒有蓋集貨場,農會已經買下這塊地,因為牽扯到要變更地目等程序,擔心曠日費時,後來選擇了萬豐舊穀倉設置第一座酒廠。

黃景建說,但是很快發現第一酒廠的量能不足,民國103年開始規劃蓋新廠,得知集貨場旁邊有塊五分多的地要出售,是山坡地保育區的農牧用地,但農會是法人不能買農地,在105年時請理事先洽購取得這塊農地,然後再透過農會提出興辦事業計畫,向政府部門申請變更科目,經過了漫長的5年時間,終於在110年正式取得這塊地。

黃景建說,第二酒廠有兩任的建築師及水保技師,第一任設計規劃後覺得空間比較不足,加上要強化自動倉儲功能,於是重新檢討整個建築物的設計,又足足花了一年時間變更,而在要申請建築執照時,才發現經過地籍重測座標又跑掉了,在基地旁邊發現了一塊未登錄的土地,變成國有土地,只好重新向國有財產署租下土地,再變更一次,直到113年終於取得建照。

桐林酒廠為四層樓建築,基地面積是9,292平方公尺(2,931坪),建築面積1,158平方公尺(350坪),樓地板面積約4,000平方公尺(1,210坪),由下至上分別是一樓發酵、熟成區,二樓為充填包裝區,三樓為原料處理區,四樓為包材倉庫,其中也有設計一套自動倉儲系統;整體設計由上至下進行生產,在三樓進行原料清洗與蒸煮,完成後直接由入料口送至一樓發酵桶進行發酵,發酵完成後於儲酒區熟成,半成品勾兌完成後送至二樓充填包裝出貨。

黃景建說,未來桐林酒廠將會設計15組5噸低溫發酵桶,預估蒸餾酒線產能每年可生產原酒約12萬公升,製成25萬瓶700mL燒酎成品;水果酒線產能每年可生產原酒約18萬公升,製成54萬瓶500mL水果蜂蜜酒成品,兩者相加將帶來1.8億以上年產值;在原料上預計一年使用800公噸以上各式原料(150公噸稻穀、650公噸水果),產量及產值均較一廠增加約五倍。

農業部長陳駿季出席動土典禮。   圖:唐復年/攝

開場時舞獅表演喝了一大桶酒。    圖:唐復年/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