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國打壓綠能中國逐步在能源產業取得領導地位,並藉由貿易、援助他國開展能源科技等方式,擴大對特地國家的政治及經濟影響力。

《世界新聞》(WJ)今(21)日報導,中國的綠能計畫可說是遍佈全球。其不但提供核反應爐給曾是歐美客戶的土耳其等國,也在巴基斯坦建造該國最大的核電廠。此外,中企在巴西、肯亞建造風力發電機組,還在印尼生產電動車輛。不過,非洲部分國家已因中國提供各種計畫的融資而陷入債務問題。

精選報導:川普嗆廢綠能、調高核能 吳思瑤:他也說過「燃煤」美麗又乾淨

研究機構「氣候能源融資」統計資料指出,自 2023 年以來,中企在海外綠能製造、發電及輸送的投資金額已高達 1,680 億美元。華府智庫「威爾遜中心」中國環境計畫主任特納對此表示,「他們(中國)正在主導市場,發揮 1 種軟實力」。

相對中國對外提供能源資源、技術,美國川普取消對外援助計畫網絡,並對盟友實施強硬的能源戰略,形同放棄了投射軟實力的長期能源戰略。曾為拜登政府起草綠能政策的外交關係委員會研究員西瓦拉姆(Varun Sivaram)也坦言,「能源轉型對美國相當不利,我們把地緣政治與經濟的陣地拱手讓給競爭對手中國」。

《世界新聞》續指,發展中國家需要大量的再生能源,而中國成為其首選。澳洲格里菲斯大學分析,中國去(2024)年在一帶一路國家身上,能源投資與建設協議的總金額高達 400 億美元,其中 118 億美元投入綠能領域,創下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