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部綠鬣蜥成災,導致農損嚴重。農業部近日提出將綠鬣蜥移除獎金調高政策,大型綠鬣蜥每隻補助金額提升至800元,小型則接近400元,意圖吸引更多民眾參與移除。然專業獵人、並擁有 4年移除綠鬣蜥破萬隻的生物防治專家Joby(J爸)表示,此政策表面看似利於控制外來入侵物種,實則可能引發一系列負面影響,甚至偏離原本的生態治理目標,需審慎評估和討論。
J爸警告,提升獎金可能帶來的第一個隱憂是「人工繁殖」問題。當捕捉綠鬣蜥成為高額收入來源時,可能有人為了利益而選擇刻意飼養、繁殖綠鬣蜥,以獲取補助金。過去已有類似補助政策經驗顯示,這樣的誘因不當,反而會加劇生態破壞的風險。雖然短期內高獎金能促使更多人參與捕捉行動,但長期來看,反而可能導致治理難度上升,甚至使問題更為複雜。
另一個問題則是政策執行的可持續性。J爸指出,目前綠鬣蜥移除政策的一大問題在於經費有限,且集中短期執行。他表示,一旦經費耗盡,捕捉工作便會停止,反而讓綠鬣蜥數量快速反彈。他以自身經驗為例,直言有時候他的團隊一個晚上就可以抓到三四百隻綠鬣蜥,以目前農業部新方案來說,小隻可以兌換400來說,僅只有2~3人的團隊,就能在一個晚上花掉政府超過16萬元經費。他認為,這樣的高額支出換來的只是短期效果,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J爸進一步指出,當補助金額吸引大量民眾參與時,許多人可能僅是出於短期利益,而非真正關心生態保護初衷。這樣一來,移除行動的品質難以保障,政策的原本目標恐被短視行為掩蓋。生態治理應以長效性和全面性為核心,僅靠提高獎金吸引人潮無法真正達成治理目的。
面對這樣的情況,J爸呼籲建立一套長效且穩定的治理機制,其中包括 :
1)保持現行獎金水平:避免誘發人工飼養問題,確保參與者的動機純粹。
2)擴大全年經費覆蓋範圍:確保捕捉行動能全年無間斷地執行,以降低物種反彈風險。
3)強化教育與監督:加強對捕捉行動的規範,確保參與者遵守生態保護原則。
4)引入其他輔助治理手段:執行高動能的高處移除,降低繁衍機率等。
J爸強調,移除外來入侵物種的行動,核心在於「長效性」與「全面性」,而非簡單的「短期誘因」。他建議中央,在政策制定時,不僅僅是提高獎金,而是著眼於整體生態治理的需求,制定出真正可持續、有效的長期策略。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保護本土生態的最終目標,「讓這片土地免於外來物種的侵害,重回自然和諧的美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