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捲入裝配:全球工廠在台灣與美墨遺境》展,今(18)日於高雄市勞工博物館開幕,將台灣高雄加工出口區與墨西哥華雷斯城的加工區發展歷史並列展示,透過11位台灣、墨西哥藝術家/團體共16件創作,為觀眾提供跨國視角,探索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兩地如何成為冷戰中的經濟與政治節點,以及反思在全球工廠的快速發展下所帶來的勞動工場記憶。
這項展覽由「國立中山大學USR邁向永續轉型:城市共事館的全球在地實踐計畫」與墨西哥Azul Arena 藝廊聯合策劃,展期自10月18日至11月23日,有別今年五月於墨西哥華雷斯城Azul Arena 藝廊的展出模式,台灣展區藉由三大部分「不安的身體」「喧嘩的聲響、「跨境的生存」分別強化對於跨國資本與勞動力的移動、工傷勞安、身分認同與空間再現之議題,包含平面、錄像、裝置和行動藝術等16件作品展出。
除墨西哥展出作品外,台灣展區邀請墨西哥策展團隊Gabriel Antoni Cassandra Adame 等人來台,後者為美墨當代藝術家、珠寶設計師,由長過程和移動,以及日常往返所體悟美墨兩國的不均狀態結合跨境,以陶燒創作出大型的裝置《02:47.05》。展策展團隊、國立中山大學副教授王梅香所開設的「社區文創設計」等系列課程之學生團隊,從旗津高中六號事件出發,打造《女孩·女神》、《共思-二十五淑女「募」》及《一日·一生》等作品,前者在墨西哥展出,後者則發展出故事地圖,講述七零年代女工們的生活型態、工作內容、休閒娛樂,並將時間線拉回1973年,與觀眾一起重新審視這段不幸殞落的青春,重新看待這些長期被污名的歷史。
此外,這次高雄展區除了歷史回顧與當代藝術作品展示,展期週間將辦理臺墨座談與工作坊,如「煙囪之村、大林蒲走讀」場次由行動研究者/報導者張已廉與藝術家帶領,讓參與者有機會認識高雄工業地景、反思國家經濟發展與工業圍庄下,面臨遷村議題的人與其生活處境。
長期關注移工在臺的勞動與移動狀態的文化工作者吳庭寬,再現拆解外籍移工遠赴重洋、為生存而移動的軌跡跨國移工/漁工的地方性符號,與印尼移工共同創作《有人在這裡》,展期亦有講座分享。
高市勞工局長局江健興表示,1960年代,台灣與美墨邊境相繼設立加工出口區,成為冷戰時期裝配與外銷的重要國度。這些加工出口區的設置雖然促進了城市的發展與經濟成長,卻也被迫成為政治角力的工具,兩地的勞動議題問題也漸漸浮上檯面,這幾年正在積極地進行數位化工作,希望能讓更多的歷史、勞動研究者及藝術工作者,來到勞博館更容易找到需要的勞動史料,本展便是夥伴單位合作的成果之一。
《捲入裝配:全球工廠在台灣與美墨遺境》展開幕式。 圖:孫家銘攝
11位台、墨西哥藝術家/團體展出16件創作。 圖:孫家銘攝
11位台、墨西哥藝術家/團體展出16件創作。 圖:孫家銘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