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九月中下旬,中國人行推出一系列刺激經濟的「組合拳」後,開啟了陸港股反彈之路。

自政策推出後隔一天的9月20日,至昨日(10月8日)收盤,上證指數大漲 27.51%、深證成指大漲 42.35%,香港恆生指數也有 14.6%的漲幅。但進一步看,早在中國「十一」假期間,其實港股漲勢已出現疲乏。

港股在10月7日收盤見到 23,106.33點的高點後,昨(8)日開盤隨即走低,恆生指數盤中一度暴跌了 2,300點或 10.12%,創下自 2008 年來最大跌幅,至 20,762.82點。終場收跌 2172.99點或 9.41%,至 20926.69點。

即便中國國家發改委上午召開記者會,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發改委)主任鄭柵潔與 4名副主任說明經濟政策。雖是強調有信心實現全年經濟成長 5%的目標,並承諾會進一步推出措施維持增長,但顯然市場並不買單,外界所期的「重磅財政加碼政策」落空。上證指數開盤飆漲近 11%後,回吐了近一半漲幅。

在發改委記者會登場前,摩根士丹利和匯豐控股等銀行預期,北京當局可能祭出規模 2兆元人民幣的刺激措施,而花旗集團則預期該金額為 3兆元,為地方政府提供支持、增加基礎建設投資,並提振內需消費;不過鄭柵潔僅提到,將投入 2,000億人民幣來致力發展「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建設」與「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等「兩重建設」。

新一波的問題來了:投資人正在遲疑,北京方面能否會採取更多措施來幫助中國擺脫未來幾年恐面臨的「通貨緊縮螺旋」;抑或是已端不出更大盤的「政策牛肉」來實現此目標?

地方財政力量疲軟是今年主要的經濟發展瓶頸。彭博經濟研究稱,今年前八個月,地方政府支出僅佔總預算的 55.1%,創近十年新低。若發改會能有些急迫感就好了(Some urgency from the commission would have been nice.);他們需要確保綠色能源轉型等大型社會發展項目能適度地實施,以免政府在支出方面落後。

《彭博社》專欄作家任淑莉(Shuli Ren)

目前,各界目光皆集中於習近平當局是否仍有意願和能力展現提振經濟的決心。由於缺乏政策細節,投資人或許不久就會失去耐心。截至今(9)日上午10點,上證指數下跌 3.80%或 132.52點,暫報 3,357.26點;深證指數5.05%或 580.65點,暫報10,914.45點;恆生指數續跌0.94%或 196.05點,暫報 20,730.74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