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交通將迎來歷史性變動。為減少噪音污染和空氣污染,巴黎市政府最近正大刀闊斧施行限速限行措施。

巴黎市政府希望繼續實施其生物氣候計劃,將環城公路時速從目前的 每小時70 公里限制在 50 公里,並為公共交通和共乘預留一條車道。市府認為,降低車速可以減少噪音和污染,進而改善 50 萬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在夜間。可是,大巴黎區議會和國家擔心這些決定對近郊和遠郊居民出行的影響,環城公路目前每天有超過 120 萬輛汽車使用,其中 80% 駕車在環城公路上的司機是住在巴黎市區以外的地方。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巴黎決定的新措施,需要更換160個路標,不可能在一夜之間應用於整個環城公路。所以自1日起,環繞法國首都半個多世紀的環城公路將逐步實施新的限速令,將最高限速由每小時70公里降低至50公里,同時還要更換公路指示牌。直到10月10日整個35.04公里的環城公路都將實施限速令。

環城公路於1973 年落成,歷經17年的建設,時任總理的麥斯邁(Pierre Messmer)盛讚這是「一項偉大的工程」,擁有「存在的理由」,「改善巴黎地區的交通,特別是城邊的交通」。環城公路的想法誕生於40年代,是以1860年的梯也 (Adolphe Thiers)舊防禦工事為基礎建設,高瞻遠矚的為未來出現的交通問題做準備。

雖然在完工之前,這個基礎設施就被證明已經過時了,因為同時,汽車已經成為一種大眾商品,環城公路不僅展現了汽車為王的歷史,也體現了隨之而來的自由與現代的想像。不過,第一段路段完工後,環城公路就已經變得擁堵,成為其成功的受害者。環城公路扮演著「潮流」的角色,吸引越來越多的交通車流,導致日益塞堵,服務品質逐漸惡化。

2019年,根據研究機構Vies Mobiles論壇的數據,巴黎環城公路是歐洲最繁忙的公路,每天的車流量達120萬輛,嚴重影響環城公路周邊55萬居民的生活品質。根據大巴黎地區噪音觀測站(Bruitparif),緊臨環城公路的居民約有三萬人,受到的噪音污染水平超出了法定限制的68分貝。

巴黎市政府是環城公路的管理者,為解決噪音和空氣污染問題,市政府已經第三次逐漸降低行車限速,1993年為每小時80公里,2014年降到70公里,10月1日開始,將再下調至50公里。

在首次將最高授權速度從每小時 80 公里降低到 70 公里的十年後,市政府數據表示,這項措施使「事故減少了 19%,機車騎士事故減少了 25%」。噪音觀測站主任宓特利克( Fanny Mietlicki)解釋,環城限速若為每小時50 公里,預計噪音水平將「不可忽視」的降低兩到三個百分點。

環城公路是污染、噪音、細懸浮微粒等多種公害的來源,它既體現了本世紀的弊病,也反映了大都會治理的困難。它實際上是巴黎的一條市政道路,市政當局可以單獨決定最高授權速度。但它也劃定了首都和郊區之間的邊界,位於擁有 1000 萬巴黎大區居民的城市地區中心點,也代表了與政府部門和國家網絡相連的戰略區域交通軸。

因此,在解決交通問題的處理上,巴黎與郊區、首都與「其他地方」之間的物質與精神障礙,呈現緊張關係。巴黎市長伊達戈 (Anne Hidalgo) 做出這項頗具爭議的市政決定,在巴黎大區議會時就遭到反對,部分議員們除譴責她「單方面決定」,還主張限速是一種「反社會」措施,目前估計白天的平均車速為 37 公里,所以速降只能在非尖峰時段產生重大影響,尤其對夜間和清晨通勤的人帶來不便。巴黎大區議會主席佩克雷斯(Valérie Pécresse)強調,這些人每天可能會減少12分鐘的睡眠時間。

右派政治人物建議使用效果好的降噪瀝青,最多可以降低7 分貝。環保黨派人士、負責生態轉型的巴黎副市長雷特(Dan Lert) 則指出,在環城公路一半的路面上,已經花費 1800 萬歐元鋪設隔音材料,噪音降低了 2.4 至 4.4 分貝。除成本外,降噪瀝青的缺點是,十年後就會完全老化失效。

法國交通部始終對這個降速計劃持質疑態度。新任交通部長杜洛夫雷(François Durovray)剛上任就要處理這個燙手山芋,因為環路不僅是巴黎人的基礎設施,而且他不確信這是實現降低噪音和污染目標的最佳方式,「雖然這些考慮完全合理」,他也認為可有一些替代方案,如使用降噪瀝青和改善替代交通方式。

交通部因此表示,「 部長對這項決定表示遺憾,這將影響數百萬法蘭西島居民。尤其,目前還沒有關於這個問題的影響研究 。」「完全有權申請減速」的巴黎市長也「 遺憾地注意到部長的不同意見,但仍將於 10 月 1 日實施該措施 」。

巴黎市政府還希望保留奧運會期間推出,為運動員員代表團和計乘車等使用的預留車道。將最右側的車道保留給公共汽車、計乘車和兩人或兩人以上的共乘車使用。市府指出,目的是減少「單人駕駛」現象,畢竟目前在巴黎行駛、超過 80%的車輛只有司機一人。對於預留車道的提議,在諮詢中就遭到80%以上的人反對。杜洛夫雷也表示,支持減少車輛數量的理念,但目前的條件還不成熟。

前交通部長博納(Clément Beaune)也對預留車道的提議持開放態度。不過,「雖然這是個好主意,但若同時將限速降至每小時50公里,這會把人逼瘋的」。博納2023年時就指責巴黎市長這一想法「不成熟」,欠缺與巴黎周邊城市的協商。

當時巴黎市政府反駁說,即使中央政府反對,巴黎市也要在奧運會後實施這一新限速措施。中央政府終歸只有決定巴黎環城線其中一個路段車速的權力,就是國防部所在Balard街區的敏感安全地區。

負責交通事務的巴黎副市長貝利亞德(David Belliard)當時還指責政府「缺乏勇氣」作出改變:「這種缺乏勇氣的表現是以生活在城郊的55萬人為代價,他們因為噪音而難以成眠」。

巴黎市政府還計劃於11月在市中心實施限行區(Zone à trafic limité,ZTL)政策,旨在禁止那些停車終點不在限行區內的「過境車輛」在中心區域通行,僅允許在區內有目的地的車輛進入,比如在該區域生活工作的市民,並鼓勵行人、自行車騎士和公共運輸使用者之間更好地分配公共空間。

巴黎市政府表示,經調查,巴黎只有30%的車輛是真正需要「過境交通」的,即進入該區域只為前往下個區域,而不會特意在當地停留。而這些數量龐大的過境車輛,導致市中心交通堵塞,進而在周圍區域造成噪音和空氣污染,嚴重影響區域內居民生活。

2019 年,法國因未達到空氣品質標準而受到歐盟法院的譴責。面對這些環境挑戰,市中心實施限行區似乎是在巴黎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區限制過境交通、推廣更可持續的交通方式、減少機動車流量,從而改善道路安全和空氣品質的一個具體回應。

這個計劃也是巴黎市政府打造「無車城市」的一部分。據巴黎市政府計算,限行政策開始執行後,選擇繞行的車輛不僅不會造成大規模堵車,反而還會使區內交通流量顯著下降,如歌劇院大道減少30%,空氣品質改善,二氧化氮濃度降低5-15%,噪音水平降低,行人變多也可能增加商業活動。

貝利亞德強調,限行令只針對「機動車」,行人、自行車和滑板車不受限,可以自由出入這四個區。他保證,居民、持有殘疾人通行證人士、區內工作人員、送貨員、醫生以及就醫患者等仍可在限行區內通行。

限行區將包括每日車流量達35萬的塞巴斯托波爾大道(Boulevard Sébastopol),引起了當地商戶的擔憂。法國媒體最近採訪限行區內的店家,他們紛紛表示無法理解這一決定,商務人士認為會給他們的工作帶來很大困擾,後果將是「災難性」的。

許多司機則表示,往市中心開的原因是為了效率,繞路可以,但時間和油費損失怎麼算?「先是限速,現在直接限行,這些限制實在太多了,這車真開不了了。」

當地住戶倒是很歡迎這一政策,一些行人也表支持,認為有益改善空氣品質,減少噪音,提高生活品質。

對於巴黎市內如艾菲爾鐵塔周邊行人區和限行區等政策,杜洛夫雷強調了對話的重要性:「巴黎市長有權推動城市發展,包括實施新的交通措施。但巴黎具有特殊地位,我們需要進行交流,以改善巴黎人的生活,同時不給外部人員造成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