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媒體《路透社》(Reuters)9月19日報導,「儘管中國反對,美國暫時沒有計劃撤回部署在菲律賓的中程導彈系統,並正在測試該系統在地區衝突中的實戰可行性」。這裡所稱的在菲律賓的中程導彈系統,就是今年4月7日以參加「肩並肩」(Balikatan)和「盾牌」(Salaknib)聯合軍演運抵菲國部署的「堤豐」(Typhon)中程飛彈發射系統。南韓媒體《朝鮮日報》引用南韓東北亞研究所研究資料稱,「這套「堤豐」飛彈系統,不僅可以打擊越過台海的中國軍艦,就連中國東部戰區的主要空軍基地、海軍基地等,都在其射程之內,對中國形成嚴重威脅」;中國「搜狐」網有軍事部落客發文:「中國70%的海軍艦艇和50%的空軍基地被堤豐砲台納入射程」;做出「美國正在用飛彈包圍中國」的結論。在不考慮其他狀態下的純數學加減乘除,只看武器諸元性能,加上軍事皮毛認識的吹噓講法與願意相信的某種偏執,得出這樣的結論完全合理。只是事實真是如此嗎?
無論是美國冷戰後首次海外部署、在菲律賓的「堤豐」中程導彈系統;或是日本接受美國唆使購置、研發「敵基地攻擊能力」(Enemy Base Attack Ability),導入戰斧(Tomahawk)巡弋飛彈及以陸上自衛隊的「12式陸基型反艦飛彈」為基礎開發射程1000公里「距外飛彈」(Stand-off Missile)。當然都是對準中國而來,完全毋庸置疑。這種冷戰思維下的威懾理論,無疑的只是推升軍備競賽的擴張,既然只考慮武器諸元性能、純數學加減乘除,那我們就來探討一下要面對中國應該要準備多少導彈才真的夠用。
美國意志的貫徹!
4月7日,美國陸軍出動C-17「全球霸王」(Globemaster)運輸機從華盛頓州路易斯麥克喬德聯合基地 (Joint Base Lewis–McChord,JBLM)載運「堤豐」到北呂宋島不明機場,名義上是參加4月中旬與菲律賓進行的「盾牌」軍演。這個部署行動最引人注意的是「美國退出中程飛彈條約後的最大動作」與「冷戰後首次在海外部署」。美國於2019年正式退出與俄羅斯在冷戰期間簽署的《中程飛彈條約》,該條約禁止雙方研發和部署射程在500公里至5500公里之間的中程和中短程常規和核子飛彈;美國政府在宣布退出時,指責俄羅斯多年來一直在違反條約,而中國則不受約束地研發和部署《中導條約》禁止的武器,威脅美國的國家安全。「堤豐」被認為是美國退出該條約後的重要成果之一,可以彌補美軍在該射程範圍內的火力空缺。
堤豐中程飛彈發射系統,是一款由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研發的飛彈發射車,發射車由一座Mk-41垂直發射系統與40呎貨櫃箱所組成,編號為「Mk-70 Mod1酬載輸送系統」,由一輛M-991拖車負責運輸,可同時發射2枚射程1700公里BGM-109戰斧巡弋飛彈與2枚射程460公里RIM-174標準長程飛彈。看到這裡很威對吧,但還沒完喔…根據官方公布資料,1套堤豐中程飛彈發射系統包含以下裝備:1輛火控雷達、接戰管制車、4~5輛M991拖車、4~5輛Mk-70 Mod1酬載輸送系統,每輛可裝載4枚飛彈。換句話說,如果以側重中程導彈部署,1套堤豐最多能射出20枚戰斧。20枚戰斧能造成多少的破壞?待會再舉例說明。
這次「堤豐」要不要撤出菲律賓引發討論,其實傳出是菲律賓為營造針對南海「仁愛暗沙」物資運補,盼降低區域緊張局勢,獲得「臨時性安排」的釋出善意。菲律賓陸軍發言人7月4日表示,為年度演習部署在菲律賓呂宋島的美國中程飛彈系統將撤出,預計在9月歸還美國;但之後發生仙賓礁衝突,傳菲國反悔表示「不走了」,還傳出菲國要買。事實上,提豐要部署、撤離是菲律賓能決定的事嗎?菲律賓要買,美國就會賣嗎?以色列曾以撤出戈蘭高地作為美國出售戰斧飛彈的交換條件,但美國政府以飛彈科技管制的理由而拒絕;日本防衛省今年砸下2540億日圓(約17.66億美元),採購400枚「戰斧」巡弋飛彈及附屬裝備,比較菲律賓2025財年國家預算草案,其中國防預算2581.7億比索(約合45億美元),菲律賓就買得起嗎?
多少導彈才夠用?
各國對中程彈道飛彈的射程有不同的定義:美國國防部定義為射程在1000-3000公里之間的彈道飛彈;可以飛得遠、打得準,是所謂「中導」的必備要件,但「破壞力」不在規定之內。以「堤豐」的BGM-109戰斧與RIM-174標準防空飛彈為例,戰斧總重1440公斤,但Block Ⅱ的爆炸部454公斤,Block Ⅲ更減為320公斤;SM-6 ERAM彈體重1500公斤,但高爆戰鬥部僅有64公斤,必須精準撞上飛彈、飛行器才能有實際的殺傷力。所以,中遠程導彈在遠距突襲的震撼效果高於實際破壞效果,這點可能必須要要牢記。而遭遇突襲一時慌亂是可能的,但若是以中國軍事部落客所稱「70%的海軍艦艇和50%的空軍基地被堤豐射程涵蓋」來看,除了自己嚇自己,為擴張軍力拿下藉口之外,說實話沒什麼幫助。
2015年8月12日,中國天津市濱海新區貨櫃場發生重大危化品倉庫火災爆炸事故,2次大爆炸造成173人罹難、801人受傷,爆炸形成一個直徑15公尺、深1.1公尺的月牙形小坑和一個直徑97公尺、深2.7公尺的圓形大坑,根據中國國務院事後估算,相隔30秒的2次爆炸,第1次約3噸TNT爆炸產生能力,第2次更高達21噸TNT;以戰斧Block Ⅱ爆炸部454公斤換算,即第1次爆炸相當於近7枚戰斧式巡弋飛彈的能量,第2次爆炸的能量則接近於46枚戰斧落地爆炸。所以,如果1套堤豐中程飛彈發射系統20枚戰斧全部對某一特定地點攻擊,的確可以發揮震撼效果,但破壞力是不是想像中的那麼大?或許可以自己算一算。
再來,戰斧1983年服役以來,實戰紀錄包括:波斯灣戰爭、伊拉克衝突、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利比亞內戰、敍利亞內戰等等,從數字上來看,有相當的命中、抗擊率;但是,從紀錄上來看,無非都是大欺小、強凌弱,而中國會等著挨打?中國各式防空飛彈就只是做做樣子,沒有作用?沒有發生過,沒有數據佐證,筆者沒辦法猜測,但從嚴、從難思考,恐怕美國也不敢托大,才會一口氣賣400枚給日本,還要日本自行研發遠距飛彈。那菲律賓部署1套堤豐,真能左右戰局?再以時間序來看,如果不能在第一時間完全癱瘓解放軍反擊能力,那恐怕將面對更恐怖的反撲。此外,操控堤豐的美國陸軍多域特遣部隊(MDTF),挑選高價值戰略目標的思考點應該是美國利益優先,也就是可能鎖定有能力攻擊美國本土或第二島鏈戰略目標的飛彈基地為首要攻擊目標;反而使部署地點變成解放軍首要攻擊標的。中美都選擇在亞太爭議地區部署反拒止武器,再加上周邊國家如韓國、日本、北韓的遠程導彈,這片海域可以說正在成為一片危險的導彈區,區域內所有軍事行動都將變得更為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