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19)日,台積電(2330)董事長魏哲家率領共同營運長秦永沛、副共同營運長侯永清及張曉強等高層,一同前往德國,為了出席明天的「歐洲半導體製造公司」(ESMC)動土典禮。這場典禮,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也確定將出席。

去年,蕭茲曾評台積電歐洲廠是「德國走向未來生存能力」的重要一步,並指德國應該為目前全歐洲半導體規模最大的產地。

這座位於德勒斯登的晶圓廠,是由台積電、博世(Bosch)、英飛淩(Infineon Technologie)和恩智浦半導體(NXP)共同合資,台積電持股70%,其餘三家廠商則各持股 10%,總計投資金額預估超過 100億歐元。其中,台積電出資約 35億歐元,德國政府出資 50億歐元。

這座晶圓廠將於2027年底投產,採台積電28/22nmCMOS、16/12FinFET製程技術量產,月產能約 40,000片12吋晶圓,用以支援汽車和工業市場中快速成長的未來產能需求。

對於台積電歐洲廠能帶來的效益,外資分析師、騰旭公司投資長程正樺今天認為,台積電德國廠主要針對28nm以上的車用半導體,對台灣供應鏈佈局歐洲、車用晶片市場有一定幫助,但因德國廠規模不大,整體效益不會太高。

不過,寬量國際創辦人暨執行長李鴻基表示,台積電的影響力並不局限在台灣本土,更擴張到全球高科技業,這股核心力量在整體供應鏈發展史上找不到先例;台積電引領的半導體供應鏈,就好比複製1890年的「美國五大湖區汽車工業」的產業聚落與分工。

寬量國際自今年一月發表「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市值10年10倍成長」的論述,寬量國際研究覆蓋台灣半導體供應鏈企業已自49家增至83家,包含設備服務、廠區服務與材料服務3大族群。預期台灣半導體供應鏈市值十年將成長 10倍,2033年將上看 860億美元,市值飆 2,580億元。而台積電高效率完成世界級產業鏈的建置和決策,「5~10年看不到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