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唐復年、實習記者張博森/中部報導

明道等四所大學自8月1日起正式退場,東海大學一口氣接收了 91名明道的學生,在校內引發諸多討論,有東海學生認為如果領的是東海畢業證書,很不公平,但有學生反駁表示,自己哥哥明道日文系畢業,目前在日本發展的很好。東海校方表示,會對來自明道的學生特別照顧,而每年本來就有很多轉學生,不擔心原在校生會有排擠心態。

近年來,台灣因少子女化影響,導致多所大專院校面臨退場。明道大學、大同技術學院、東方設計大學、環球科技大學等四所大學已正式退場。教育部已陸續將這些學校的學生安置到其他大學,但這一措施所接收學校的學生中引發了廣泛的討論與爭議。

以東海大學為例,接收 91名明道的學生,其中農學院佔大多數,校方表示,中部的私校只有東海有農學院,而明道來的學生其中智慧暨精緻農業學系將成為東海大學校外專班,改為「智慧暨精緻農業學位學程」,未來 3年留在明道原校區上課。至於其他系的學生,因為校方每年都有轉學生,各種輔導機制早已完備,包括住宿等都沒問題,也讓學生及家長來校參觀過,但還是會對來自明道的學生特別照顧,讓他們早點適應新環境。

明道大學智慧暨精緻農業學▲智慧暨精緻農業學系將成為東海大學校外專班,明道學生未來3年留在明道校區上課。 圖:取自明道大學官網

在東海學生的社群上近日引發不少討論,有學生對於接收退場學校學生表示反對,擔心這會影響原本的學習環境,甚至擔憂學校的整體素質會下降。有學生指出:「如果是拿明道的畢業證書,那就沒啥差。如果領東海的畢業證書,那就很不公平了。另有學生留言反駁:「不要瞧不起明道好嗎?我哥之前在明道讀日文系是有很多交換機會的,他也順利在日本慢慢發展了。」

逢甲大學的學生也表達了相似的憂慮。一位學生在Dcard上發文表示:「雖然我們逢甲確實不是什麼多好的學校,但明道大學退場後的學生可以無痛被分發到這些學校,好像有點誇張。」反映了部分學生對於教育資源分配的不滿。

針對大學退場,教育部技職司副司長柯今尉解釋,依照「專案輔導學校停止全部招生後停辦時仍在校學生分發辦法」規定,分發學校以鄰近縣市同級、同系科學校為主。學生若想回戶籍地就讀或有其他特殊原因,也可以選擇其他縣市,但選擇回戶籍地的學生占比不高。

教育部表示,學生安置到新學校後,將領取新學校的畢業證書。對於大二、大三的學生,他們需要滿足新學校的畢業標準;而大四學生則可適用原學校的畢業標準。如果有爭議,將盡量朝對學生有利的方向解釋。

這一政策,看似解決了學生的畢業問題,但在實際操作中,學生面臨的困境遠不止於此。退場大學學生的安置問題不僅涉及到教育資源的重新分配,更涉及到不同學校之間的文化差異、和學生的心理適應問題。學生從原校轉入新校,不僅要適應新的課程安排和教學風格,還要面對新的同學和校園文化。這種轉變對一些學生來說,無疑是一次重大的挑戰。

在政策實施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與困難。例如,部分學生反映新學校的課程設置與原校差異較大,導致學分認定和課程銜接存在困難。

教育部對此表示,將與各接收學校密切合作,盡量解決學生的學分問題,確保他們的學業不受影響。此外,一些學生在轉學過程中面臨住宿問題。原本在校內宿舍住宿的學生,由於新學校宿舍資源有限,可能需要自行解決住宿問題。這對於經濟條件較差的學生來說,是一個不小的壓力。

面對大學退場現象,社會各界也提出了多種建議。有專家建議,政府應該加強對高等教育的資金投入,提高學校的辦學質量,以吸引更多學生。同時,也應該推動高等教育體制的改革,針對少子女化的長期影響,制定更加全面和前瞻性的政策,以提升高等教育的整體質量和競爭力。

一些家長則希望政府能夠提供更多的教育資源,減少學校之間的差距,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接受到公平的教育。一位由明道分發至東海的學生家長表示:「我們希望政府能夠更加關注教育問題,提供更多的資源,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有公平的受教育機會。」

東海大學是中部唯有設有農學院的私校,校內還有牧場。   圖:實習記者張博森/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