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媒《新華社》報導,8月6日下午在中國北部的山西省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以長征六號甲運載火箭(CZ-6A,又稱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發射「一箭18星」、「千帆星座」首批組網衛星。軍事專家指出,本次衛星發射有其重要軍事戰略意義;特別有衛星網路專家提醒,太空中低軌衛星容量有限,無論頻率或軌道都是「先到先得」,因此各國要與時間競賽。

被稱為中國版「星鏈」(Starlink)的「千帆星座」計畫,是「挑戰」馬斯克(Elon Musk)太空服務公司SpaceX的透過低軌道衛星群,提供覆蓋全球的高速網際網路接入服務計畫。於2023年啟動,包括建設三代衛星系統,採用全頻段、多層多軌道星座設計;預計將於2025年底前發射648顆衛星,組成區域性的網路,至2030年實現由1.5萬顆衛星提供的多媒體衛星組網。按照計畫,該公司今年將發射108顆衛星,除6日發射的18顆以外,剩餘的90顆衛星將分兩次發射,一次為36顆,一次為54顆。

低軌衛星是指距離地表約160公里至2000公里的衛星,因傳輸延遲時間較短,加上路徑損害低,適合用作發展衛星互聯網路業務。美國媒體《美國之音》(Voice of America)指出,中國軍方已經注意到低軌衛星的潛在軍事應用,並列舉烏克蘭軍方使用星鏈衛星抵抗俄羅斯入侵,所以傾國之力,「重點發展」這項未來產業。而且中國還有另一組由中國衛星網路集團運營的國家級的「國網」(SatNet),據稱也要搶低軌衛星「空間」,計畫要發射1.3萬顆衛星。

衛星網路專家評估,由於低軌衛星所在空域「容量有限」,如果再加上避免衛星訊號重疊、干擾問題,估計全球可容納數量約6萬顆,目前美國SpaceX的約佔6000顆,計畫部署29988顆。如果再加上中國與其他國家可能發展的低軌衛星,將出現極端飽和狀態,目前沒有相關國際規範,只能「先搶先贏」,各國只能砸錢與時間賽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