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增進行人安全,行政院今年啟動 4 年 4 百億元計畫,改善易肇事路口,為何民眾仍無感?臨停空間不足、行人路口改善進度慢,以及地方政府執行有難處,都是待解問題。

「今年 1 到 4 月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比去年同期下降5.5 %!我們持續著重全國 799 處路口,希望在下半年全數改善完成。」7 月 1 日,交通部部長李孟諺召開上任後首次道安記者會,先是公布死亡數下降的喜訊,再喊話衝刺改善工程。

為解決行人地獄問題,行政院核定的「永續提升人行安全計畫」在今年正式啟動,預計四年內砸下四百億元,由交通部、內政部協助各縣市,補助地方改善道路建設,包括全國 799 處易肇事路口。

單看死亡數減少,改善似有成效,但要根本解決道安問題,無論從駕駛或行人端出發,近半年改善工程進度仍然緩慢。

首先,市區臨停空間不足問題,還未解決。去年交通部祭出違規檢舉記點新制,但未劃設足夠臨停空間,讓計程車、貨車等職業駕駛被逼入絕境。事後交通部暫緩實施,要求各縣市先檢討臨停空間,每隔 100 至 150 公尺紅線,至少要有 10% 黃線臨停或專用車格,並訂於今年 6 月檢視成果。

六都均達標 但痛點未化解

在 7 月初的記者會上,交通部強調,近半年來全國已增設 2200 處黃線臨停區,各縣市自提目標「達成率百分百」。但《今周刊》進一步詢問六都實際劃設長度,僅新北市提出整體黃線占紅線總長度比率約 14 %,台北市約9.5% ,其餘四都連紅線總長度都未統計,根本無從檢視是否實際達到交通部劃設要求。

台北市計程車駕駛員職業工會發言人李威爾質疑,中央僅要求地方「自提」目標,但新增黃線臨停區究竟分布在哪裡?占全市道路多少比率?近幾個月,他參與政府臨停空間檢討會議,發現部分縣市連轄內道路總長度都提不出來,遑論盤點整體道路狀況,所謂「達標」只是徒增黃線處數,沒有檢討黃線分布與占比。

更何況,這些達標的臨停劃設處,也未真正打到痛點。

「地方交通局總是說,這裡不能畫(黃線)、那裡不能畫⋯⋯,但政府說窒礙難行的區域,都是我們需要的!」李威爾舉例,如台北市的「臨停示範區」,不在繁忙的忠孝東路、台北車站周遭,而是位處平日車流少的內湖舊宗路;又如桃園市大業路商店林立,民間建議增設貨車臨停區,但因原處是機車格,市府不願更動。

(閱讀全文…https://bit.ly/4eWva5V)

( 本文獲今週刊授權轉載,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 1438 期)
閱讀更多文章,歡迎加入今周刊粉絲團&LINE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每天上班無比厭世?他 45 歲提早退休、搭郵輪環遊世界,18 年後吐真心話:錢
夠用就好「財富自由6個必要條件」
https://bit.ly/4cRBGcu

沒立遺囑下場悽慘!大老闆腦中風從每月30萬總統病房,被子女移到健保房:
現在多花100萬,未來就少繼承100萬
https://bit.ly/3LfQbLx

437萬股民注意!0050、0056、00929...18檔ETF上演除息秀,這檔「月月配」
成大黑馬
https://bit.ly/3LCHT0x

剛在亞錦賽摘金!台跆拳道國手被新加坡挖角,擔任國家隊教練:也是為國爭

https://bit.ly/3WftxZO

媽媽生前說要把房子留給我,哥哥竟完全不認帳!手足爭產悲劇,如何讓財產
成為親人最後的禮物?
https://bit.ly/3xRHrbi

   圖:今周刊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