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五(5日),環境部召開了第四次碳費費率審議會,針對「不同費率級距對產業的影響」進行討論,會中模擬了6種費率,包括每噸100、150、300、500、800及1,000元,試算對產業的衝擊。據環境部模擬,以最高每噸徵收1,000元來算,在不含碳洩漏風險係數的折扣下,影響年度GDP(國內生產毛額)約942億元。

環境部長彭啟明表示,目前推估,各費率級距對國內整體產業衝擊確實不高,雖會有些影響,但影響「很低」,比漲電價的影響還小。多數審議委員也認為碳費對整體經濟衝擊不高,但對於「排碳大戶」的鋼鐵產業而言,相當不以為然。

有鋼廠表示,雖鋼鐵業屬於碳洩漏敏感產業,同時自主減碳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碳費折扣,但碳費課徵後,仍會增加鋼廠的成本,在目前整體市況仍不明朗下,若環境部最終決定的費率在每噸300元之上,甚至達到1,000元,鋼廠可直接宣布下年度虧損。

至於中鋼,對環境部的試算表示不便評論,僅說針對碳費子法及計費公式的設定,過去已收集許多資料,並充分向政府表達意見,只希望碳費能盡量接軌國際。

彭啓明表示,假如到最後仍無法決定費率,他將會在審議會的建議範圍內公布最後結果,「這是我要負的責任」,不過碳費制度一定要盡快上路,因為台灣啟動的速度已經慢了。

據環境部統計,目前有近500間企業為排放量達每年25,000噸的碳排大戶,包含中鋼、中龍、中油、亞泥、台塑化、台積電等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