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持續惡化,資金不斷流出,股市一落千丈,百業蕭條時代來臨,隨著大量工廠、企業裁員,中國各地失業率居高不下。民怨四起之際,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25日出席大連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在回答如何解決中國經濟困境的問題時講出「中國經濟不能下猛藥」,但這句話疑似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看法相反,被中共黨媒全面刪除。

李強當時指稱,中國疫後經濟「彷彿大病初癒,不能下猛藥」,當前需要「固本培元」`「解決重大經濟問題需要政策的組合拳」等等。中共黨媒新華社在外媒報導發出十幾個小時後才刊登李強在達沃斯論壇發言的報導,但其中看不到有關「不能下猛藥」的論述。中國媒體疑似只有「格隆匯」跟隨外媒報導李強「不能下猛藥」的言論,但很快被刪除。

就在李強說出「不能下猛藥」的同日,中共黨媒吹噓習近平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開辟事業發展新天地」。評論指出,可能是習近平最近推出一系列「經濟猛藥措施」,而李強的說法似乎暗示中國經濟狀況很嚴重,需要採取謹慎的政策措施而非強大的刺激政策。與習近平的做法相違背,因而李強「不能下猛藥」的講詞,遭到中國全網刪除。

此外,「不能下猛藥」可能被解讀為對現行經濟政策的不滿或者是質疑,這與現在中共政權一貫傳遞的經濟積極信號出現矛盾。而且這類的言論可能會引發對政策方向的不確定性,影響投資者的信心。李強現在面臨和已故中國前總理李克強同樣的待遇,李克強曾表示「中國有6億人口,年收入不足千元」,這句話也遭到全網刪除。

學者分析,中共不斷宣揚的中國經濟「體制優勢」、經濟一片欣欣向榮,所以目前經濟下行又「不能下猛藥」就跟中共宣傳經濟體制的無可替代優勢有衝突,成為必須被禁止的敏感話題。而所謂「下猛藥」意即積極的財政政策,一方面是減少稅收,第二方面是增加補助,但目前這兩方面似乎都未見中共推行,增加貨幣投放也沒有去到民營企業。

學者認為,中國經濟問題重重,的確很難「下猛藥」,因為「下猛藥」意味著要增加財政的赤字,也要增加政府的負擔,但是目前中國政府的債務無論是地方還是中央都已經是非常巨大,如果再「下猛藥」,恐怕只是把問題拖到明天去,讓中國政府左右為難。

另一方面,中國房地產也是一直存在著泡沫的風險,經濟也存在通貨膨脹壓力,如果放寬金融政策可能會導致中國現在整體的物價上漲,那絕對會影響民生,民生絕對會影響政治上層次的。經濟層面之外還有金融因素,中國政府如果繼續大規模放款,可能就會加劇銀行系統的不良貸款問題。

中共20屆三中全會下個月就要召開,按照慣例這個會議將定調中國將來的經濟發展路線,有評論人士推測,李強這番「不能下猛藥」的說法,也意味著中共當局不會有太強而有力的政策。不過,李強又在致詞中宣稱,有信心實現中國全年5%左右經濟增長的目標。

然而,根據中國當局最近公布的5月國民經濟數據,今年1月到5月,ˊ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不及武漢肺炎疫情前一半;房屋銷售額暴跌超過30%;基礎設施投資、製造業投資、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全面下滑。中國今年要實現經濟增長,顯然是困難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