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晚上台灣公共策益、台灣智庫、台灣青年基金會、台灣教授協會、福和會、中央廣播電台、新頭殼、台灣公民人權聯盟、台灣勵志協會、亞洲政經與和平交流協會及US Taiwan Watch美國台灣觀測站、台灣青年法律人協會、Hello Taiwan等團體,共同於思享森林舉辦Y’s Day「週三青年日」第56場活動(「鏈結世界」系列第7場),主題是:「Taiwan cares about WHO? 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魔幻與現實」。
主持人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首先提到,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台灣如何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有沒有收到邀請函、中國如何打壓台灣,都會成為熱門議題。即使在國內鬧得不可開交,面對國際交流場合,台灣人應該團結起來,一致對外,向世界發聲,逐步走出參與國際組織的困境。
身兼台灣公共策益召集人的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表示,「台灣參與WHO」這個主題非常重要,彰顯我們連結世界的「民主價值人權鏈」,這是安全鏈和經貿供應鏈以外,維繫台灣,讓世界看見台灣的重要途徑。透過民間和政府、不同世代的努力,向世界大聲報告,我們能幫助別人,也希望世界能和台灣站在一起。
董思齊說,中華人民共和國企圖用聯合國2758號決議來誤導世界,藉此阻止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但台灣透過防疫成果獲得大量國際關注,申請加入WHA也成為台灣倡議加入國際組織的關鍵。只是中國的打壓讓我們陷入「薛丁格的台灣」處境,一方面我們透過實際外交關係影響著國際社會,但同時我們在國際上好像又不存在。面對這樣的局面,台灣必須採取更靈活多變的策略來突破中國建構的國際封鎖。
董思齊強調,我們希望台灣能以自己的名字參與國際社會,而在達成這個目標之前,有許多必須做到的事情。對外,我們必須充分利用民間力量及國際友人支持來參與全球性公共議題;對內,我們也需要加強國際參與的宣傳與教育,同時提高公眾對國際事務重要性的認識。
台灣聯合國協進會執行主任周德望介紹,WHO大會現場有衛福部行動團、立法院衛生環境委員會代表團、民間團體以及當地僑界團體參加,舉辦論壇邀請國外領袖進行實質交流,並號召遊行支持台灣。今(2024)年較特別的是,邀請瑞士國會議員到場支持台灣,並在日內瓦機場策展,讓世界各地的與會者一降落就能看到台灣的努力,這項活動也獲得台灣國內跨黨派民意代表的團結支持。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張必正醫師表示,「健康是普世人權」,是每個人都會碰到的生活處境,WHO不能因為政治性議題就將台灣2300萬人民排除在外。張必正說,醫師公會和民間的世界衛生組織(WMA)合作,擔任理事國的角色,結合熱門的氣候變遷和人工智慧應用議題,完整呈現台灣的強項,讓世界看見台灣。
高雄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亞太公共衛生學術聯盟副理事長邱亞文,分享她在日內瓦現場看見的三個進步:年輕人愈來愈多、週邊論壇愈來愈蓬勃、宣達團的分工愈來愈細緻。對於如何延續這股動能,邱亞文提出建議,包括:深入了解WHO這個組織,訓練對應人才,並舉辦行前會,整合各宣達團的策略;結合外交部和國合會的力量,具體連結友邦;掌握其他世界組織的動向和當下議題。邱亞文也表示,我們無須把加入WHO當作唯一目標,而是更多元地參與各種國際組織,用各種方式與國際連結、增加台灣的影響力。
台灣醫學生聯合會會長李瀚恩直言,「青年的力量很重要」,青年團在當地除了傳承前輩努力的經驗,亦參加大會週邊活動,每日記錄並分享給其他醫學生和社會大眾,讓大家都能獲得第一手資訊。此外,台灣醫學生聯合會亦帶領大家一起討論戰爭救護和培養年輕學子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的方式,希望鼓舞其他青年,積極參與國際活動。
新北市議員、台灣聯合國協進會會員陳乃瑜分享,這次有26個國家在大會為台灣發聲,是史上最多。但她在參加WHO大遊行時,看到來自世界各國的家長帶著小朋友一同參與;現場氣氛非常歡樂,卻讓身為媽媽的陳乃瑜非常難過。因為宣達團起早貪黑、努力募款,只是為了趕到當地發聲,讓台灣的小孩和所有人民都能被納入世界衛生體系。她說,「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帶著小孩,一起開開心心地參加遊行」。
與談結束後,主持人和青年們也針對「人文科系學生如何參與國際活動」、「與大會秘書處的互動經驗」、「青年團如何招募及訓練新血」等提出問題,與談者也深入地一一分析與回答。
新北市議員、台灣聯合國協進會會員陳乃瑜。 圖:Y’s Day「週三青年日」提供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張必正醫師。 圖:Y’s Day「週三青年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