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食物過敏的情況正逐年上升,尤其是有殼海鮮、花生、雞蛋、水果、牛奶等為常見過敏原。為加強揭露食品過敏原的標示資訊,食藥署今日舉辦「食品過敏原標示規定」公告記者會。林口長庚也公布一項萬人大型的「台灣食物過敏大調查」結果顯示,不管是國小學童、國中學生、還是成人過敏榜單上,有殼海鮮都是排行第一,花生則是均見在各類榜單之中。

為加強揭露食品過敏原的標示資訊,保障過敏體質消費者飲食安全,食藥署訂定「食品過敏原標示規定」,市售包裝產品含有甲殼類、芒果、花生、牛奶/羊奶、蛋、堅果類、芝麻、含麩質之穀物、大豆、魚類等及其製品,以及使用亞硫酸鹽類等終產品其二氧化硫殘留量每公斤10毫克以上者,均須在產品的容器或外包裝上,顯著標示含有致過敏性內容物名稱之相關醒語資訊。

而食藥署提醒,消費者選擇有完整包裝、內容物名稱及過敏原醒語資訊標示清楚之產品,以避免食用含有過敏原的食物而引起過敏反應,民眾若出現因飲食後產生過敏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以維護健康。國小學童過敏排行榜前5名為:有殼海鮮、花生、雞蛋、水果、牛奶;國中學生為:有殼海鮮、魚、花生、雞蛋、牛奶;成人為:有殼海鮮、魚、花生、水果、牛奶。

會中林口長庚公布大型的「台灣食物過敏大調查」,兒科過敏氣喘風濕科蘇冠文主任表示,這項研究收集來自國小、國中、成年人的萬筆問券資料研究分析後,顯示國小學童過敏排行榜前5名為:有殼海鮮、花生、雞蛋、水果、牛奶;國中學生為:有殼海鮮、魚、花生、雞蛋、牛奶;成人為:有殼海鮮、魚、花生、水果、牛奶。他表示,發現隨著年的增長,對牛奶和雞蛋的過敏反應有可能減弱,大約一半的過敏者會發展出對這些食物的耐受性。但,對於帶殼海鮮和花生的過敏反應則往往是一輩子的。

蘇冠文指出,許多台灣人對食物過敏有誤解,例如孕婦為了預防孩子過敏而避免特定食物,這實際上可能導致營養不足。此外,一些人誤以為過敏症狀消失了,便冒險嘗試食用過敏原,結果常常需要緊急醫療幫助。

蘇冠文強調,未經醫生確認的食物過敏者,也不應自行試圖培養耐受性,因為這可能導致嚴重的全身性過敏反應。他建議家長不應急於為新生兒進行過敏原檢測,而應等到症狀真正出現後再進行。至於益生菌等健康食品是否能改善過敏,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已有產品獲得「小綠人」標章認證,並在動物實驗中顯示出改善過敏的潛力,供民眾選購參考。

林口長庚公布大型的「台灣食物過敏大調查」,顯示國小學童過敏排行榜前5名為:有殼海鮮、花生、雞蛋、水果、牛奶;國中學生為:有殼海鮮、魚、花生、雞蛋、牛奶;成人為:有殼海鮮、魚、花生、水果、牛奶。   圖:食藥署/提供

為加強揭露食品過敏原的標示資訊,保障過敏體質消費者飲食安全,食藥署訂定「食品過敏原標示規定」。   圖:食藥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