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荒野保護協會以及學者今(3)日共同召開記者會,抗議日前藍白連手在立法院通過「立即凍漲電費」案。他們認為,電價調漲不應讓政治凌駕法治與專業,同時要求電價審議應獨立於政治力。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資深研究員陳詩婷表示,若立院通過國民黨團提出之《電業法》第49條修正草案,恐影響電價審議之公平、公正與專業性,並強調電價費率審議委員會是2015年依據立法院決議所成立,目的就是規範台電在調整電價前必須先通過委員會,依據法定公式、經過外部的學者與民間團體共同評估,因此呼籲藍、白立委勿將《電業法》修惡,讓政治口水戰與產業用電大戶的利益,取代電價審議的獨立性與公正性。
台灣大學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兼任助理教授趙家緯表示,2022年2月烏克蘭危機之後,台電整體發電成本中,每度電的燃料成本已由2021年的1.24元增至2023年的2.62元,這兩年間發電成本的增加,92%是因燃料成本所致,絕非再生能源購電支出。因此若讓平均電價維持在2023年的水準,將導致台電每賣出一度電就賠上0.9元,便是持續補貼化石燃料的使用。
趙家緯補充,過去兩年的電價調漲,與十年前的調漲方式大為不同,2023年的工商用戶電價首次高於民生用戶,將過去長期讓民生用戶去補貼工商大用戶的情形矯正回來,以「共同但有差異的責任」原則去調整電價,因此呼籲藍、白兩黨不應繼續昧於事實、阻擋電價合理化的進程。
荒野保護協會專員黃嘉瑩則質疑,政客要求凍漲電價,為的根本不是一般小民,而是用電大戶,此次電價漲幅較高的其實是用電量高的用戶,住宅用電1001度以上漲幅為10%,產業用電漲幅則依據用電成長趨勢、用電量等,細分7%到25%的漲幅級距,因此若凍漲電價,真正照顧到的其實是把電當免費資源、用電量超高的家戶,以及擁有最多資源進行節電的用電大戶。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劉仲恩指出,台灣長期電價偏低,依據家庭收支調查報告,電費與瓦斯費占家庭所得收入的比例約為1.2%,與韓國的2.8%以及日本的4.3%相比,台灣一般住宅的能源支出負擔比例明顯較低,且偏低的電價無法讓消費者感受到真實的發電成本,也不利各類型節能科技與能源服務業的發展,阻礙台灣邁向淨零轉型。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專員唐偉傑指出,這次的電價調整平均漲幅為11%,然而每月用電量在500度以下、佔比85%的戶數每月電費漲幅為3%至5%,每月電費支出平均最多增加不超過50元。唐偉傑表示,台灣16年以來民生用電330度以下費率不曾調漲、甚至比20年前還低,2022年台灣民生電價更是全球第五低。唐偉傑表示,台灣的耗能產業也因為電價太低,導致投資節能設備難以回收,民生用電也缺乏節能產品的創新與發展,限制了「能源管理服務業」的新興產業發展。他強調,除了電價調整外,更應該注重調整後的配套措施,光是齊頭式的平等,不足以保障調漲後對弱勢族群的衝擊。
近10年工商用電大戶VS民生用電負擔圖 圖:台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提供
2024民生住宅電費漲幅圖表 圖:台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