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英文報刊《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SCMP)引述菲律賓官員觀察,指22日美菲「肩並肩」(Balikatan)聯合軍演正式開始,發現中國派出124艘各類型船隻在斯卡伯勒淺灘(Scarborough Shoal,中國稱黃岩島)和Thitu Island(菲稱Pag-Asa派格阿薩島,中國稱中業島)附近活動,其中包括3艘海軍艦艇、11艘海警船以及多達110艘的海上民兵船。讓人警戒中國是不是打算用這群海上民兵「碰瓷」,製造國際紛爭。

2021年3月,菲律賓政府公開指控:中國220艘海上民兵船盤據朱利安費利佩礁(Julian Felipe Reef;中國稱為牛軛礁,Whitson Reef),要求對方立刻離開菲國經濟海域,但中方相應不理,反而表示不存在所謂「海上民兵」,指這些船隻只是「躲避風浪的尋常漁船」。但早在2017年中國「內容農場」《每日頭條》、《雪花新聞》、《天天要聞》等都刊載「中國海上民兵部隊 海上安全的第一道防線 神擋殺神佛擋殺佛」、「中國最神秘的海上民兵部隊一直處在第一線發揮巨大作用」之類的文章,吹噓如何利用「海上民兵」,通過「低強度對抗」,對海洋「維權」做出「巨大貢獻」,間接證實中國其實確實存在有海上民兵組織。而這批集體群聚的「漁船」,確實是「北京不願承認的海軍」、更是中國在「灰色地帶」的一記活棋。

2013年成立的海南省三沙市「海上民兵連」。 圖:翻攝百度百科

中國歷史上為了邊關防禦之便,有所謂亦戰亦耕、兵農合一、寓兵於農的「囤田制」。漢武帝時就有「屯田」於邊防,戍衛與墾耕並顧的建言與說法;到曹魏時期再發展成「軍屯」與「民屯」不同的軍制與經濟結構,其概念就是由國家劃定農田範圍,提供土地、種子、耕牛和農具,供屯田的農民或士兵使用,「民屯」由農民開墾耕種,獲得的收成按比例分成,「軍屯」則由戌守邊關軍士負責,要求士兵能自行耕作而生產行軍所需糧食。這個方式歷經數千年的傳承與演變,到中國共產黨手中,現在在軍事部份叫做「生產建設兵團」(雖然已陸續裁撤,只剩新疆還有),而海上部份就是我們看到的「海上民兵」組織。

國際研究,中國在南海的海上民兵分為2大類,一是透過補貼計劃招募的商業漁船,二是南沙骨幹漁船(Spratly Backbone Fishing Vessels ,SBFV);前者漁船的維修與油料、漁具等作業費用都是國家經費轉手特定公司支付給予,並依出海日期、計劃給予指示命令,後者的漁船則是從設計到建造都有特定標準,鋼製船身、船長35至55公尺、大噸位數增加耐波性、航速18至22節,而且長期在南沙群島作業,得以隨時依令達成中國政治目的。據了解,招募來的商業漁船與南沙骨幹漁船功能大致相同,但骨幹漁船必須「全年」在特殊海域作業並停靠,「捍衛國家的海上權利與利益,並伸張國家主權」,同時配合解放軍或中國海警的訓練活動,擔任外圍警戒或其他「灰色」領域的情蒐、衝突等工作,可獲得較多的「其他型態」政府支持。若以南海情勢來看,中國等於佈下4層防線,最外圍是透過補貼計劃招募的商業漁船,第2層是骨幹漁船,負責包括衝撞漁船、干擾外國戰艦的航行以及其他形式的實體對抗等,第3層中國海警,第4層才是解放軍。

中國海上民兵南沙骨幹漁船。 圖:翻攝自菲律賓海巡署
習近平曾在2013年視察海南島時,探訪慰問了當地的「海上民兵連」。 圖:翻攝新華網

2021年菲律賓揭露中國第三股海上力量「海上民兵」,當時的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稱, 「海上民兵」的說法「別有用心,意圖險惡」;官媒《環球時報》發文,標題是「他們為何捏造中國海上民兵船」。但凡走過必留下痕跡,2013年習近平曾經親自探望慰勉一支被封為「英雄民兵連隊」的潭門海上民兵連;2015年在永興島註冊立案的「國營」三沙市漁業發展公司更被視為就是海上民兵船的「機關門面」,紀錄顯示三沙市漁業發展公司成立當年,至少就新建20艘以上的大型漁船,並大量招募具專業技能的海軍退役官士兵快速擴充所屬船隊;據說這些漁船還有軍械室和彈藥庫的設置,船頭和舷側也都預留重機槍使用的卡榫插座,只需短時間就能搖身一變成為簡易武裝船艇,有效威嚇和對抗無武裝漁船甚至是輕武裝海巡艦艇,甚至一說可能配備有重型反裝甲飛彈和肩射防空飛彈。這些海上民兵可以「示弱」,假裝成討海維生的老實漁民,若外國海軍或海岸防衛隊採取任何行動,都可能被指為「攻擊中國公民」;也可以瞬間變臉,通過用成群結隊的漁船,壓倒對手,漸進式地完成對整個南海的實際控制和主導權。

美國海岸警衛隊幾年前曾有一個非正式的估計,稱中國的海上民兵可能擁有3000艘船。中國在東海與南海,都與鄰國有主權爭議,海上民兵被中國視為是可以靈活運用的戰力。「海上民兵的力量在於可否認性,這一點允許船隻騷擾恫嚇外國公民船隻與軍艦,同時替中國騰出時間與空間,透過否認與海上活動的關聯,緩和緊張局勢」。中國的海上民兵以漁船作業為藉口,進入主權爭議海域,已是中、菲兩國的長期紛爭;而中國更藉由假扮「雙面人」的手法,一方面定調為單純的海上漁權糾紛介入執法,另一方面又讓這些海上民兵擔負偵察、監視、阻擾他國船艦等各式各樣的任務。2016年《中國國防報》就報導,三沙民兵操作雷達監視海域船艦活動狀況,顯示外國船艦在這片水域內的行動完全在中國監視底下;文中還提到三沙每年要培訓上百人投入民兵隊伍,項目包括船艇駕駛、輪機修理、通信等多項專業。在中國對菲律賓動手後,下一步難保不會對太平島或東沙島,甚至更北推至台澎金馬兩岸交錯的區域或者西太平洋公海水域,使用這種「灰色地帶」策略製造事端,作為地緣政治的策略,中國可能想藉著這種界線模糊的行動中獲利,不可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