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歲的陳先生去年10月赴秘魯旅遊,疑似在熱帶雨林區住宿時遭馬蠅寄生嘴唇。陳先生在返國二週後嘴唇腫大且伴隨疼痛感,經診所治療半個月未見好轉,最後到醫院診治,發現是少見的馬蠅蟲卵寄生,且蟲卵已寄生在體內孵化成幼蟲,最後順利以全身麻醉後開刀方式,取出3隻寄生在嘴唇上的馬蠅幼蟲。
陳先生去年10月中旬前往秘魯旅遊,沒想到返台2週後嘴唇竟越來越腫、還出現難以忍受的疼痛感,外觀看起來就像長了皰疹。他先到皮膚科診所就診,醫師診斷為疱疹,給予口服抗病毒藥物、抗生素及藥膏治療,但症狀並未改善。後來轉診到馬偕醫院,才發現竟是被少見的「馬蠅」蟲卵寄生在嘴唇裡,且蟲卵已經孵化成3隻約2.5公分大的幼蟲,在嘴唇裡鑽來鑽去。所幸經手術順利取出,目前傷口已恢復 。
馬偕醫院口腔醫學部主任劉崇基表示,國內遭馬蠅蟲卵寄生案例非常少,他行醫以來首次發現寄生在嘴唇的情況,而過去只發生過兩例寄生在頭皮的案例。
劉崇基表示,這名患者傷口初期與一般昆蟲咬傷非常相似,腫疱的周圍有小型丘疹也容易與皰疹混淆,並不容易被診斷,門診檢查後發現有三個傷口持續有滲出液,且隱約可看得到有物體活動跡象,因嘴唇周圍有大血管,蟲體為躲避容易碰撞造成出血,曾在門診嘗試夾出,但因病人無法忍受致使難度太高,因此採以全身麻醉為病人在手術室內解決,術後住院一晚確認恢復良好才讓病人出院。
馬偕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黃偉新表示,馬蠅主要分布在中南美洲,是一種寄生性蒼蠅,會將蟲卵產在其他節肢動物(如蚊子)的腹部,當蚊蟲叮咬宿主時蟲卵就會順勢落到傷口上。卵在宿主體溫下孵化成的幼蟲,會從叮咬的傷口或毛囊鑽進皮膚內。
他說明,當馬蠅幼蟲寄生在人體內時,會造成「局部腫脹、疼痛、化膿」等症狀。劉崇基強調,若馬蠅幼蟲寄生在人體內未及時取出,恐會造成「嚴重感染」。
而馬蠅主要分布在中南美洲,因此醫生提醒,前往這些地區旅遊時,應注意以下預防措施:
1) 穿著淺色長袖衣褲、戴帽子以保護頸部及頭皮。
2) 不擦香水或使用體香膏。
3) 衣褲無法包覆的皮膚則選用適當的防蚊液並適時補擦。
若曾至馬蠅分布地區旅遊回國後,發現身上有不明類似蚊蟲叮咬傷口,又遲遲未癒合,應儘早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史。
馬蠅主要分布在中南美洲,是一種寄生性蒼蠅,會將蟲卵產在其他節肢動物(如蚊子)的腹部,當蚊蟲叮咬宿主時蟲卵就會順勢落到傷口上。卵在宿主體溫下孵化成的幼蟲,會從叮咬的傷口或毛囊鑽進皮膚內。 圖:馬偕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