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總統上任一年半以來,台灣政局發展的演變越來越加混亂,在野黨藍白陣營在立法院的橫衝直撞搞出了許多荒謬無比的法案,就像一修再修的財政收支劃分法,地方可以從中央多拿四千多億元統籌分配款,又規定往後每年補助款只能多不能少,讓法律規定的舉債上限形同虛設,未來的國家財政困境將更加地嚴峻,對後代子孫的安身立命更會造成嚴重的危害。

同樣的情況,執政的民進黨政府既無法妥善處理如此少數執政的艱難困境,又無能面對因應內外交迫的執政危機,只能亂搞政治鬥爭的把戲來轉移政府無能、失能的內耗空轉焦點,在同溫層當中抱團取暖,讓台灣陷入民粹圖騰相互對抗仇視的混亂政局當中,根本看不見台灣的未來!

現正最夯:轉播權之爭延燒!愛爾達公布明年WBC與MLB轉播授權 緯來尷尬了

這樣的政治現象與困局,當然是台灣三大政黨政治惡鬥的結果所引發,其中除了政黨本位的選舉利益所左右與對美、對中政治路線的選擇所影響外,更重要的是國家認同與意識型態糾葛出現了問題所致,造成「非我族類」的黨同伐異,以及「非友即敵」的政治仇恨正在滋生蔓延,逐漸地生長茁壯,而且可能導致台灣的民主政治與政黨政治正常發展根基正在被加以吞噬,不管哪個黨執政都只會越來越壞,越來越難加以解決,因為「中道力量」正在沉默以對或逐漸消失當中,台灣最後可能就會淪為「兩極對立」的仇恨廝殺亂局而走向自取滅亡的道路。

因此,台灣政局必須走向顛覆再重組的政治變局來渡過危機、化解亂局,不管「藍白合」、「藍綠合」或「綠白合」,縱使都是權謀運作的政治算計或者權宜之計,都應該是一種改變目前政治結構的過程。三大政黨的政治領袖必須拋棄各自的政治成見、偏見或喜好,來尋求一個解決少數執政困境與亂局的可能途徑與方法,也唯有如此,才能在政黨合作與競爭的重組過程當中,讓人民去自由選擇決定他們的未來與認同歸屬。

「藍白合」最大的問題,其實並不在於名稱叫「聯合政府」或「聯合治理」,也不是縣市長「比民調」或所謂的治理、政策、價值的合作問題,而是國民黨願不願意用讓出並共同輔選宜蘭縣、嘉義市、新竹市等來交換新北市縣市長的參選人選問題,如果為了2028的總統大選勝選,難道可以不讓嗎?

當前熱搜:管仁健觀點》丞琳別哭!你不孤單,台灣人也都很怕你的聲音

「藍綠合」基本上目前不可行,未來2028大選過後,或許有其可能性!畢竟,面對即將在一年後進行的地方選舉,國民黨與民進黨就是兩強對決的政治廝殺,此時組成「大聯合政府」的理想陳義過高,現實上幾乎不可能進行,或許未來哪一天台灣必須面臨外在更大的危難或危機時,才比較有可能會發生。

「綠白合」的問題在於民進黨與民眾黨兩大領導人的思維與心態問題,困難度可大可小,縱使因為基層支持者的相互仇視情緒高漲,但關鍵還是在於賴清德與柯文哲兩人身上。尤其是,柯文哲身陷牢獄一年多以來對賴清德及民進黨的怨恨情緒很深,再加上賴清德個人的偏執性格與心胸格局,的確是難以解開的政治情結,可行性較低。然而,正因為如此,官司纏身的柯文哲原本就是比較務實功利取向,為了個人官司脫困及壯大民眾黨,為了即將在明年2月1日卸任的八位民眾黨立委的政治發展,或許還是有可能放下個人恩怨來進行「綠白合」,重點在於賴清德的個人選擇與雙方溝通的人選是否適當的問題。

總之,台灣的政局演變走到今天這個境地,三大黨都難辭其咎,大罷免的慘敗,賴清德總統應該已經有所反省檢討,抗中保台政治路線不是萬靈丹,完全的「倚美論」敵不過美國總統川普個人所製造出來的「疑美論」或「疑川論」,台灣人民的民心氛圍已經正在做轉變與調整,而少數執政所造成的政府無能或失能窘境,更已逐漸烙印在人們心中,中間選民的政治認同度早已鬆動流失,不滿現狀的低薪族年輕人更把政治怨氣發洩在執政的民進黨政府身上,民進黨政府根本難以翻轉劣勢,這是賴清德總統必須深切體認的政治現實與環境,如何審慎思考判斷「綠白合」的問題與難題,做好該處理調整的政治布局與安排?恐怕就是相當關鍵的政治抉擇了!

作者:陳淞山(前陳水扁總統辦公室主任)

本文轉載自美麗島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