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田內閣陷入空前危機,不僅內閣支持率暴跌到不行,每日新聞民調是支持率掉到14%,不支持率82%,令國民憤怒的作為非常多,最近尤其難忍的是2月16日日本開始接受去年年度所得稅申告,岸田呼籲大家報稅,但卻容許自民黨51位拿了募款餐會回扣自民黨國會議員僅僅作修正報告而不報稅,讓一向乖順的日本人在社群網站上發起了杯葛報稅運動,岸田陷入不完全統治僵局,寸步難行。

每日新聞民調顯示岸田支持率只有14%,不支持率82%,寸步難行,搞實質增稅更惹人厭 圖:翻攝自每日新聞官網
自民黨51位拿回扣的國會議員不到國會的政治倫理審查會說明,讓國民憤怒而展開網路杯葛報稅運動 圖:翻攝自日本雅虎新聞

日本各界,尤其在野黨要求拿了回扣搞小金庫的51位國會議員到國會政治倫理審查會接受質詢,但是岸田自民黨沒有接受,現在僅有幾位議員自己表示願意,尤其安倍5人幫的金額較少只有100萬日圓的西村康稔在20日才表示願意;問題嚴重的如拿了約1200萬日圓的萩生田光一則只是作了修正報告,但是填寫來源以及用途都是「不明」讓普通好好報稅的國民非常氣憤,因為自己報稅時每項來源以及支出都必須一一申告清楚才行,即使國會議員如果有用途不明的雜所得,則屬於所得稅課稅對象才對,尤其像萩生田說自己拿到的回扣是現金原封不動地放在辦事處的抽屜裡,這其實也是一種隱蔽所得的行為,最難忍的是岸田同意這些拿回扣議員作政治資金收支報告修正,不必到國會對國民好好解釋。

普通是國民如果怠忽報稅.則看情形可能須繳到30%的無申告加算稅,並遭課最多高達14.6%的遲繳稅等,這些拿回扣的議員即使修正了收支報告書,也幾乎都只填「不明」、「不明」等,像荻生田最近3年份有30幾處都填「不明」,其他議員也都差不多,收入及支出不明的收入為何連稅也不必繳,也因此根據最新的每日新聞調查,有93%國民認為國稅局應該依法調查才對,否則報稅都報不下去。

岸田所以搞到支持率只有14%的理由非常多,他不僅不敢對拿回扣的安倍派、二階派等議員提出要求,而且庇護很明顯接受統一教教團選舉支持的文科大臣盛山正仁,甚至連在野黨提出盛山的不信任案都拼命找日本維新會來幫忙否決,這也是因為岸田組閣或更換大臣職位時過度慮及派閥勢力而每次都選了有問題的人物,尤其文科大臣是現在正要處理統一教教團解散案的最高主管職務者,靠統一教黨選的人來主持此事,國民誰都無法信任,這也導致岸田支持率暴跌的原因。

接受統一就選舉支援當選的文科大臣盛山正仁無法主持解散統一教案,遭在野黨提出不信任案,雖被否決,但國民的政治不信加劇 圖:翻攝自NHK官網

統一教因為面臨遭解散危機,因此不斷放出岸田內閣閣員接受統一教選舉動員支持的證據給媒體,岸田其實未必想庇護盛山,而且統一教接下來是鎖定岸田最重要側近的官房長官林芳正,林芳正其實也同樣接受統一教選舉支援過,岸田擔心盛山如果下台,又會造成內閣閣員成串下台的骨牌效應,不得不庇護盛山,盛山最近二週在國會裡不斷上演否認或連聲說沒記憶的不堪的醜陋的歹戲,讓人覺得日本政治家都是記憶很差或記憶力伸縮自如的無能無恥的人,對岸田庇護如此出醜也依然戀棧職位的盛山無法理解,覺得都是一丘之貉。

岸田最讓國民無法原諒的是日本國民生活因為通膨嚴重,實質所得不斷降低,而且在G7國家裡日本GDP已經淪為最後一名,但是岸田依然不敢改變安倍的超低利率而且超寬鬆銀根的金融路線,讓股票不斷大漲,製造人工泡沫,其實嚴重拉開貧富差距,普通國民生活越來越苦,而且岸田還在自己支持率低的時候大搞實質增稅,例如少子化對策,讓國民每人每個月多繳500日圓,但不稱之為稅,而編列在社會保險項目裡來增額徵收,號稱為支援育兒,但實質就是增稅,今後還有43兆日圓的國防預算的來源也必須靠徵稅,讓日本國民喘不過氣來。

岸田不斷強調要提高所得以及解決少子化問題,結果實質所得低減而又形同開徵新稅來搞少子化對策,引起國民不滿 圖:劉黎兒攝影

岸田最近種種作法都觸怒了國民,讓政治不信任越來越嚴重,報稅繳稅是日本憲法規定的3大義務(其他為接受教育以及勞動)之一,一向乖乖遵從的日本人會氣到呼籲要杯葛報稅,在社群網站才貼出,瞬間就有5萬人響應而且不斷擴大中,結果政客們拿了鉅額回扣金,原本都是非法,但檢方只起訴3位國會議員,其他都是秘書等遭殃,而這些政客居然能不繳稅而且自由自在使用,而且內閣議會制,內閣支持率再低,岸田也依然好自為之,除了等大選,但當下日本沒有足以抗衡的在野黨,國民也只好用其他手法來自己的憤怒,杯葛報稅是更加凸顯了寸步難行的岸田的「統治不全」的實態,完全病入膏肓了。

岸田自民黨讓51位拿了回扣金的國會議員不到國會說明而只是修正政治資金收支報告書就了事,連稅都不繳,讓國民憤怒而想杯葛報稅   圖:翻攝自FNN官網

岸田再三強調要提高所得,但實質薪資一直趕不上物價上漲,一直在低減中   圖:翻攝自首相官邸官網

岸田文雄強調後新冠,日本要朝再生前進,但實質上寸步難行,陷入統治不完全的僵局   圖:劉黎兒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