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帶來腐化,絕對的權力帶來絕對的腐化!」山大王在偏鄉小校待久了,這種情況難免就出現了。
在偏鄉,地方政客就那麼幾個,而且層級就是村長至議員,山大王拿著學校的名器,很快就能搞定這些地方政客。同樣,地方媒體記者更是屈指可數。這些地方媒體通常和山大王有如此默契,學校給地方媒體記者新聞好交差,地方媒體記者則是趁機幫學校作宣傳。正面的新聞,當然是「斗大的照片+溢美的標題」大肆報導;負面的新聞,則是隱匿校名,輕輕帶過;當然關係夠好時,還能完全不上新聞版面。
都會區的學校家長會,都經常淪為校方的側翼;在偏鄉小校更不用講,山大王想把手伸多深、就有多深。
地方政客、媒體與學校家長會都搞定後,山大王在偏鄉就能夠順風順水了。因為山大王要是做了什麼事情,自然容易一手遮天,不要說沒人敢當吹哨者,就算有人吹哨,也很快就被喬了、壓了下來。接下來不是山大王會遭受怎樣,而是吹哨者準備迎接怎樣的秋後算帳。
所以我們會發現,山大王帶領的學校,媒體報導是一片叫好,但招生卻愈來愈困難。為何會這樣?「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你山大王的學校體質不好,你可以透過交好地方媒體幫你洗白,但是有口皆碑呀!口語傳播你山大王就是擋不住。
山大王又是如何把學校搞爛的?這其實就在於山大王對教育缺乏「愛」,山大王「愛」的是,在偏鄉小校搞其帝王術與宮鬥劇。
講到山大王的帝王術與宮鬥劇,基本上可分為以下三個重點:
第一,滿滿教育理念的「話術」。
第二,校園內遂行分化、打擊的「鬥爭手段」。
第三,密告、耳語不斷的「東廠技倆」。
那麼我們要如何識破山大王的帝王術與宮鬥劇,來保護自己、保護學生。筆者就分別論述如下:
第一,講話突然不一致、斷片或者不知所云。
腦海裡想什麼,再從嘴巴講出來,這前後一致性理應相當高。但是當一個人心口不一時,為了避免所講內容出現破綻,講者會突然跟平常表現不一致,甚至於變成讀稿機。我們知道,如果我們所講的是肺腑之言,則自然可以侃侃而談。一旦嘴巴要講良善的言辭,而心中卻充滿邪惡意念,如此講話勢必結結巴巴、遺忘、不知所云。
教育工作者嘴巴厲害者確實大有人在,尤其是那些當到校長者官腔官調的能力,自不在話下。所以看看那些校長們講話的邏輯如何?一旦他們有什麼反常的表現,那麼千萬不要以為是他口才不好,更多時候是他突然發現心裡想的、嘴巴講的會打架,所以就用一些空洞的言辭來做搪塞。
筆者就曾遇過這樣的校長,明明就是口才便給,但是怎麼突然講話講到斷片。不知者會認為這校長口才真是不行,但是知道內情的人就會驚覺,原來這校長正在說謊,說一些自己也不相信的鬼話。
第二,當下可以止血的事,卻繼續放血。
學校不同主任對一件事情主張不同,按理說校長可以把不同立場的雙方找來協調。偏偏這山大王卻不這麼做,讓雙方鬥得不可開交,甚至引發全校怨聲載道,山大王還是不願意出馬協調。另一方面,山大王則是私下明示、暗示同仁去檢舉其中一方,然後在有人出手檢舉後,再順勢推一把。結果不知情者會認為是雙方互鬥,其實是山大王利用一方惡鬥另一方。這就是山大王慣用的挑撥、離間、分化、打擊手法。讓鬥爭雙方或數方,無法互相合作後,山大王再怎麼混也不怕被推翻。
山大王因為自己問題一堆,所以非常在乎老師們團結一致,為避免老師們團結一致,則自然要讓老師們內鬥進行虛耗。
第三,一如黨國獨裁者,強調「黨外無黨、黨內無派」。
山大王治校下,雖然校園內派系惡鬥嚴重,但那是山大王掌控下的對立。
對於校內不可控的個人或勢力,山大王會想辦法進行監控,於是校園中眼線密佈,隨時向山大王做密告。至於異議份子,山大王能抓到小辮子者,就無事變有事,小案變大案。若是抓不到小辮子,就透過耳語中傷。尤其是有些工友,對事情不明白,卻又喜歡八卦,正是山大王用來傳播耳語的最佳工具。
卡夫卡有一句名言,在亂世之中的悲劇,歸根結底,只有一個原因,就是「邪惡太了解善良,而善良毫不了解邪惡」(Evil knows of the good, but good does not know of evil)。
就因為善良的人不願也不屑耍心機,因而讓邪惡之徒食髓知味,一再欺騙訛詐善良的人。為了自己,也為了學生,敬請老師們還是對山大王的套路做好預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