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主計總處11月28日公布台灣最新經濟成長預測,今年實質GDP規模雖上調,但因前兩年規模上修而墊高基數,預估2023年經濟成長1.42%,下修0.19個百分點,為金融海嘯後、2010 年以來最低水準,CPI上漲2.46%;2024 年經濟成長3.35%,上修0.03個百分點,CPI上漲 1.64%。

台灣明年是否可以達到3%的經濟成長率,在近期受到許多關注。由於一個國家經濟成長的估計包含了民間消費、投資、政府支出與淨出口等組成分子,因此,當衡量經濟成長的組成分子受到物價、利率或消費者預期心理等因素影響時,則一個國家的經濟也會有所變化。以中國為例,近年由於美國在與中國往來的經貿與科技政策與過去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美國政府對中實施科技出口管制下,外國廠商投資中國的金額已大幅降低;加上中國就業市場因廠商投資減少而降低勞動需求的影響,中國的內需已出現通貨緊縮的現象。在此情況下,中國經濟的成長自然也與今年年初許多預測機構以中國去年經濟成長數字基期低,故今年會高的說法,有顯著的估計偏誤。

不同於國際貨幣基金對台灣明年經濟成長率3%的預估,主計總處在上月底對明年我國經濟成長率的預估值為3.35%,對今年經濟成長率的預估則為1.42%,下修0.19%。就數字的估算而言,當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愈低時,明年可以有較高經濟成長率的可能性就會愈大。當然,台灣經濟成長率的預估仍應依據消費、投資、政府的支出以及國際需求狀況來進行估算,不能只依據前一年經濟成長率的高低來推估,即使較低的基期經濟成長率對於下一年度的經濟成長預估會有顯著影響,是不爭的事實。

主要國家央行升息 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將逐漸出現

主計總處對於我國經濟成長的預估有其評估的依據,目前多家經濟預測機構在預測全球經濟與我國經濟成長率的結果,也都是認為明年的經濟成長率會高於今年,其共同理由均有提到隨著庫存去化與物價上漲率逐漸降低,出口貿易、投資與消費應會逐漸增加。但是,在預測明年經濟成長率時,我們應對於歐美主要市場的需求是否逐漸提高有更深入的評估。這是因為,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所引發的全球通貨膨脹,迫使美國等主要國家的中央銀行均大幅提高利率或所減資產負債表等緊縮性貨幣政策來因應。隨著政策執行時間增加,緊縮性貨幣政策的效果也會逐漸顯現。

以美國升息為例,當美國聯準會(FED)持續提高利率來打擊通膨時,目前美國聯邦利率的區間維持在5.25%-5.5%水準。若聯準會維持高利率的時間拉長,則企業的借貸成本與消費者的房貸成本將會持續增加,這對於廠商的投資誘因與消費者的消費支出將會產生負向的影響;此時,美國的失業率應會逐漸增加,經濟成長的速度也將減緩,這也是聯準會據以判斷是否停止升息或甚至降息的重要依據。因此,雖然廠商的庫存成本普遍被預期會逐漸降低,但是,若明年美國的經濟成長趨緩,則廠商的新增出貨也不會增加太多。同理,歐元區各國的經濟也可能面對與美國類似的情況。在美國與歐盟經濟可能出現衰退或成長趨緩的情況下,明年各國的經濟成長率是否如目前主要預測機構所預期的如此樂觀,不無疑問。

中國經濟仍未看到復甦的可能

最後,就中國經濟而言,在中國10月與11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連續兩個月萎縮(49.5與49.4),以及服務業與營建業在內的非製造業PMI創下今年新低水準,下跌至50.2。在中國國內政策方向未有改變且經濟數據不如預期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可能無法復甦或微幅衰退,此時,全球經濟與台灣的經濟也會進一步受到影響,這是我們在判斷台灣明年經濟成長率是否可以達到主計總處的預估值,需要納入考慮的重要指標。


(作者為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與經濟系合聘教授)

◎本文獲央廣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