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缺工的議題在各行各業從沒被解決過,但是,政府總是想解決缺工的問題。近日,交通部長王國材面對觀光旅宿業缺工的議題時表示:「這個房務清潔的工作很多人覺得非常辛苦,所以大家都不願意去擔任,他們也想到說國外移工或許意願會比較高,開放多少人數還有包括清潔工或其他缺工課題也會做一些討論。」 若王部長的說法成立,則面對辛苦的工作,政府思考的若只有引進移工,而非告訴企業應將「辛苦工作的價值」合理反映在薪資上,則王部長的思維不僅是鼓勵低薪服務業,也與創新驅動的經濟成長模式完全背離,這樣的政策是否合理實有不小的討論空間。
產業面對供需問題的態度應該一致
缺工的議題一直以來都被許多產業認為是政府的責任,但是,產業對於政府該盡的責任常有自我矛盾的看法。例如,政府若支持調漲基本工資,則會被部分業者認為是干預市場機制的運作,然而,若產業真的要尊重市場機制,則當產業面臨缺工時,市場機制就是告訴我們缺工的原因是因為勞工市場供不應求,市場的薪資應該提高。可惜的是,產業這時候不會尊重市場機制,而是要求政府應該開放外籍移工來補足他們勞動力不足,合理的做法應該是,由產業自己調整工資或改善工作環境以提高勞工的工作誘因。換句話說,當基本工資調整的時候,廠商認為工資應由市場決定,在此邏輯下,當產業發生缺工時,廠商該順應市場提高工資以解決勞動市場供不應求的問題。過去晶華酒店的董事長也曾討論觀光業缺工對台灣不利的問題,請參見本專欄「缺工應非導致飯店服務業無法與國際競爭的主因」。
政府不應成為創造服務業低薪的推手
根據交通部觀光署統計,國內旅宿缺工8000個人力缺口,包含2500名外場櫃台、5500名房務清潔。就提高薪資以解決缺工的問題而言, 許多業者必然會認為其目前的薪資已提高許多,仍無法不足人力,故政府應該與協助。面對上述要求,政府政策應有合理的評估。
第一,政府若要解決問題,則不應該只關心缺工的人數,而應先了解業者在過去幾年對於這些被王部長認為非常辛苦的行業的調薪幅度多大,是否高於基本工資的調幅,若否,則這些產業會發生缺工應不令人意外。第二,其他辛苦產業的薪資是否較缺工的產業高出許多。以外送平台為例,許多缺工產業的業者常抱怨許多人多轉往外送平台服務,而不願待在原工作服務。除了時間的自由度外,若外送員以同樣辛苦程度所賺得的薪資是遠高於這些缺工產業,則可能的原因應該缺工產業所給的薪資不夠高所致。若產業缺工的理由如上所述,則行政院開放引進外國移工就是在鼓勵觀光產業維持低薪,更是創造服務業低薪的推手,這與總統強調的創新、就業與分配理念完全背離。
交通部引進移工就是在「製造」缺工問題
再者,若政府藉由引進外籍移工來解決產業缺工的問題,則付低薪的廠商永遠不會退出市場,同時,他們也無法釋放勞動力給有能力付出高薪的廠商,此時,政府引進移工的政策看似在解決缺工,實則持續創造產業的缺工。換句話說,若交通部的思維不改變,則觀光業的缺工問題絕不會緩解。
最後,交通部在今年2月才將納稅人的錢分為50萬份5000元消費金發給來台自由行旅客,而非改善台灣的觀光產業基礎建設,美其名為「加速擴大吸引國際觀光客」,其效果如何並不清楚。如果交通部對觀光產業的作法只有補貼與引進外籍移工降低成本,則這樣的政策一來使得財政部所課徵的稅被亂用,二來也與政府希望可以提高產業附加價值的做法完全不同。交通部目前對於觀光產業的作法,應該不是一個人均GDP超過三萬美金的台灣對發展高附加價值服務業該有的合理作為。
作者》蔡明芳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與經濟系合聘教授
(本文獲央廣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