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1)日財團法人龍人文化教育基金會於東吳大學舉辦第五場次「認識中國•前進校園」系列活動,主題:「地方政治、選戰與中國因素的傳播學視角」。本系列活動就政治經濟、國際情勢、國家安全等面向,邀請學者專家前往校園分享觀點,並與大學青年討論及互動,藉此促使青年族群了解中國現況及兩岸情勢,今年的最後一場次,也是第六場將於11月24日在政治大學舉辦,主題是「數位戰場的威權擴張與公民韌性」。
主持人東吳大學政治學系陳方隅助理教授表示,地方政治當中有很多的中國因素,做研究的時候也要面對中國因素,更不用說在選戰當中我們也要好好認識各種不同的元素。陳方隅教授說,從傳播學的視角來談政治,從不同學科與研究方法之間的火花,促成更多對於我們周遭環境以及政治過程的認識。
東吳大學助理教授蔡韻竹表示,社群媒體是現今研究分析熱點,然現有相關分析研究,較多是從傳播或行銷的觀點來切入,反而較少政治學本身的相關理論作為分析架構,像是政治人物所發表的訊息如何去分析是我們可以學習的政治人物如何回應例如裴洛西來台、疑美論與抗中保台等等,其實可以發現藍綠的回應內容會有許多不同。蔡教授提醒對政治研究有興趣的學生,透過學理概念的認識,找出哪些值得成為相關分析的樞紐,透過學術研究的訓練,應能夠看出更多其他領域研究所未察覺的線索脈絡才是。
離島出版社創意總監呂伊庭分享他的經驗,自2016年開始,為期三年田野調查,隨後在2021年與同鄉鄉親共同開啟地方創生工作,今年受邀參與撰寫《台灣地方政治讀本》看離島在台灣政治與軍事地位。從本來應是寫完論文就滾的研究生,到離不開這座島嶼,近年也因為澎湖離島和邊界的特色,重新思考「移動、遷徙與歸屬」問題。澎湖的地方政治一直受到「軍港」的特性形塑,所形成的軍公教系統,影響力也一直持續到今天。根據國防部的資料,國軍目前在澎湖駐紮的軍隊,是各外島中戰力最強的,在台灣西部地區的防衛部署,有重要而不可或缺的功能,一直被視為「前線島嶼」中的年輕人如何看待自身未來。
美國奧克蘭大學傳播系副教授蘇巧寧分享她的經驗,在蘇教授從事教職之前,從事很多的傳播工作包括選舉、公關工作的經驗,民調和量化資料的分析。蘇教授主要的研究方法為敘事性分析、修辭學分析、深度訪談等,如何用此些研究方法,來對中國的各方面做研究、研究許多記者對中國對香港反送中議題的報導方式,這也是很重要的中國研究及觀察經驗。
與談結束後,主持人及與談人和在場的大學青年們互動,針對「軍港對澎湖當地的政治態度會有影響嗎?」、「網軍、中國認知作戰等對選情到底會不會影響」、「台灣學者在美國傳播學界的身份認同」等提出問題,專家學者也深入地一一分析與回答。
龍人文教基金會和台北海洋科技大學合辦的「認識中國•前進校園」系列活動,將於11月24日舉辦今年的最後一場座談會,也是本系列的第六場次,地點在政治大學達賢圖書館,主題是「數位戰場的威權擴張與公民韌性」,活動由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黃兆年副教授主持,邀請自由之家印太中心專案經理耿璐、數位外交協會理事長郭家佑、自由亞洲電台粵語組負責人李家聰,以及光傳媒總編輯梁嘉麗與談,歡迎大家踴躍報名參加。
龍人文化教育基金會「認識中國•前進校園」系列活動第五場次,主題:「地方政治、選戰與中國因素的傳播學視角」。 圖:龍人文教基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