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體《讀賣新聞》(読売新聞)今天(9日)報導,探測、追踪北韓彈道導彈的雷達系統,將採用經由美軍互聯的方式,讓日美韓3國可以「共享」即時情報,改善先前追蹤失敗、誤發瞬時警報系統(J-Alert)的狀況。
報導指出,3國防長預定於6月初新加坡會談時敲定協議並儘速啟用。由於日韓不屬軍事同盟關係,因此訊息無法真接傳遞,但韓美、日美各自存在安全保障協約內容,所以未來將經由美國在夏威夷的印太司令部傳遞相關訊息,具體做法就是將各自偵測雷達訊息回傳到美軍基地,而開通讀取權限,讓南韓國防部、駐韓美軍、日本自衛隊及駐日美軍能同步共享即時導彈情報。
《讀賣新聞》指出,由於地理位置上南韓最接近北韓,因此通過地面預警雷達等,可較日本更早探測到北韓發射的彈道導彈。如此一來,部署在東海的日本神盾級艦接收到初期情報後,再追踪導彈航跡,準確度可望再提升一個等級。
根據了解,北韓在4月13日「首次」試射新型「固體推進劑」洲際導彈「火星-18」(Hwasong-18),當天日本預測可能墜落在北海道附近,緊急發布J-Alert要求民眾疏散;但實際上,除了北韓以修正第二級火箭後彈道為高仰角模式外,日本坦承雷達系統並未成功追踪到二級和三級火箭分離狀況。也就是說,如果初期追蹤就失準,那以神盾系統計算攔截的效力必然大打折扣,為此才積極希望能與南韓共享導彈情報。
基本上,南韓方面認為依據2014年簽訂的《韓美日情報共享協議(TISA)》,南韓將收集到的北韓核導情報轉交給美國國防部,而原先要求美國需經南韓「批准」才能轉交給日本防衛省;但在這次尹錫悅訪美後的《華盛頓宣言》(Washington Declaration),南韓有求於美,於是可能同意「簡化」相關流程,讓美軍不必再等南韓政府核定,可以第一時間分享情報;也是增加威懾北韓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