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環境可說是瞬息萬變,隨著各類中小型低速無人機、巡飛彈等新型威脅的出現,戰場環境變得日趨復雜。 對此,各國重審效費比更高的中小口徑高射砲,中國的軍事裝備序列中, PG-99 牽引式高砲便是其中的代表。

根據中國軍事媒體《戰情解碼》報導,改革開放後,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中國開始考慮從西方國家借鑒引進先進的高炮技術。《戰情解碼》表示,在 1978 年至 1984 年,由中國軍工從業人員組成的團隊,先後走訪多個西方國家,對各型號中小口徑制式高炮進行了考察,並進行了靶場測試。 其中瑞士厄利孔公司的 GDF 雙管 35 毫米高砲給中國留下了深刻印象。

《戰情解碼》表示,中國決定引進瑞士厄利孔公司的 GDF-002 型雙管 35 毫米高砲,經過協商後,瑞士方面決定轉讓生產許可證,並且向中國提供圖紙資料、製造設備和樣品。

《戰情解碼》稱,中國引進的 GDF-002 型誕生於 1980 年,裝備改進型 Ferranti 瞄準具,並配備數字數據總線,可由數字指揮系統直接控制,在自動化觀瞄、射擊能力上比起老式雙 37 高砲有了顯著提高。 《戰情解碼》補充,此外該砲的有效射高約 3,000 米,有效斜距 4,000 米,發射破片榴彈的初速高達每秒 1,175米。

《戰情解碼》指出,當時瑞士厄利孔公司,並沒有將雙 35 高砲系統中作為核心技術的 35 毫米高砲彈藥技術一同轉讓,中國軍工部門只好在相關資料的幫助下,對獲得的 35 毫米彈藥進行了逆向工程。 《戰情解碼》說,中國在此基礎上仿製的國產 HEI-T 高爆燃燒曳光彈單枚彈重 0.55 千克,採用海薩爾炸藥,裝藥質量 120 克。 《戰情解碼》稱,這能通過攜帶的大量預制破片,以高密度破片束攔截和毀傷空中目標。

《戰情解碼》表示,中國為該砲同步引進了配套的「天空衛兵火控雷達,使得整套高砲系統能夠探測識別到 18 公里外的來襲目標,並在 15 公里距離開始對其進行穩定跟蹤,使其具備了全天候作戰能力。

《戰情解碼》說,最終這款國產化的牽引式瑞士 GDF 高砲在 1993年 開始試生產,在 1999 年定型裝備,被命名為 PG-99 式雙 35 高砲,並於同年的世紀大閱兵上正式公開亮相。

《戰情解碼》認為,在近 30 年來在中低空防空領域,從瑞士引進的 GDF 35 毫米高砲系統在中國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甚至可說是讓技術 30 年飛越。 可《戰情解碼》這條報導也意外暴露了,中國武器曾落後 30 年的事實。

中國改革開放後,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開始考慮從西方國家借鑒引進先進的高炮技術。   圖:翻攝自戰情解碼

中國決定引進瑞士厄利孔公司的 GDF-002 型雙管 35 毫米高砲,經過協商後,瑞士方面決定轉讓生產許可證,並且向中國提供圖紙資料、製造設備和樣品。   圖:翻攝自戰情解碼

中國在此基礎上仿製的國產 HEI-T 高爆燃燒曳光彈單枚彈重 0.55 千克,採用海薩爾炸藥,裝藥質量 120 克。   圖:翻攝自戰情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