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今天吃的是本地種的米嗎?」

第一天到福島的晚上,我和竹林舍的朋友入住「富岡旅社 Tomioka Hotel」,在富岡火車站旁,因為受到海嘯的侵襲,附近大多蓋新的房子,多是福島振興工程的商社員工居住,真正的返鄉居民並不多,町區的商業活動幾乎靜止,我們只能在旅社中用簡單的自助餐,和典型的商務旅館差不多。

圖說:在高輻射污染的富岡町,住富岡旅社,身土不二,吃地產地銷的食物,我知道食物的來源,即時未檢出也不是沒有潛在的風險,在利弊權衡下,我選擇來高污染區,就入境隨俗,已經60多歲了,這是我的選擇。 圖:方儉

當我吃起咖哩飯時,問竹林舍的朋友,我們吃的是不是福島的米,因為我知道福島本來就是米倉,像污染嚴重的「飯館村」,就是米倉之意(日文「飯館」並非餐廳),3年前來福島,飯館村的振興館中擺著當地產的米在賣,而且還不便宜。

「日本人很重視吃地產地銷的糧食,一般而言,旅館餐廳一定會用當地的米,即使不是當地的,也是附近町區的。」我得到了我要的答案,埋頭把面前的咖哩館嗑完。

正宗福島地產地銷的食品。 圖:方儉攝 正宗福島地產地銷的食品。 圖:方儉攝 正宗福島地產地銷的食品。 圖:方儉攝 正宗福島地產地銷的食品。 圖:方儉攝 圖說:以上這些看來可愛又可口的正宗福島地產地銷的食品,和台灣同級產品比,價錢也不貴,如果標示清楚,有選擇的權力,公布產地檢測結果,可以溯源,沒有什麼不能吃的。 圖:方儉攝於福島第一核電廠本町雙葉町產業交流中心

我7年前在中國黑龍江五常進行「中國最好的大米 – 五常米」的穩定同位素指紋圖譜,作為食品產地溯源檢測認證之用,很好奇的問每一個餐廳:「我們吃的是不是五常大米?」

「我可以保證五常餐廳賣的飯,沒有一粒是五常大米。五常大米太貴了,凡是來到五常再運出去的,就是五常大米。」餐廳老板東北大漢,拍胸堂保證。

的確,當年五常產100萬噸的米,市場上估計至少有1000至2000萬噸打著「五常大米」的米在市場上流通。

最近進行花東的國際減碳認證「小農種碳專案」,在花東也好奇的問當地餐廳,賣的是什麼米,除了幾家特殊強調用的是在地好米外,也有不少餐老板對我翻了翻白眼:「你認為呢?有這麼重要嗎?」

池上當地人告訴我,某些打著「池上便當」的便當店,用池上的名賺得盆滿缽滿的,天曉得用的是什麼米。有幾回在花東農民家吃飯,問他們的飯是自己住的米嗎?得到的是滿臉疑惑的眼神:「我們的米從田裡收割時,就被米商收走了,我們的米也是從街上米店買來的,不知道是哪裡來的,但是絕對不是我們自己的米。」

「米商很聰明,把我們東部的米運到西部賣好的價錢,空車回頭,就載了西部便宜的米回來,賣給我們東部人。」一位小農悄悄的對我說。「這是公開的秘密,但大家都不會說。」

自從2011年311東日本大震、福島核災後,台灣在5月就禁止日本福島等五縣(福島、茨城、櫪木、群馬、千葉)的食品進口,而且2016年民進黨執政後,原來反對「輻食進口」的,突變成贊成進口,而原來支持開放國民黨,在野後,反而動員全國公投,反輻食進口,2018年11月26日公投,還以799萬票反對過關。而到了2022年2月8日行政院突宣布開放所有的日本食品進口,以爭取「跨太平洋伙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也有人說明日本在WTO告韓國不准日本食品進口,韓國都敗訴,也必須進口,中國也開放了,就只剩台灣、中國不開放

圖說:台灣政府和媒體一再報導只剩台灣和中國還在管制日本食品,但從日本官方公告的資料,除了台灣還有11個國家都是管制日本食品輸入的,包含了歐盟,冰島、挪威、瑞士、俄羅斯等。 圖:取自日本農林水產省2023年3月15日公告網頁

其實這都是假新聞,按今天日本農林水產省公告,仍有12國(還包括台灣),而台灣是在 2022年2月放寬而已。而不管制的國家,有哪個會大量進口日本食品的?禁不禁都沒什麼影響;車諾比核災後,迄今我們也沒有禁止過前蘇聯或今天烏克蘭的食品?因為微不足道呀!而日本食品是成貨櫃進口,這要看比例原則,決定了風險高低。

再看WTO的日韓關於核食爭議調解的網頁:2019年4月26日第495號爭議調解「Korea — Import Bans, and Testing and Certification Requirements for Radionuclides」顯示韓國提報的文件已被調解委員會接受為符合WTO原則。

圖說:在WTO官網上,對於日韓關於日本進口韓國食品被禁止,並要求核種檢測認證的調解結果,同意韓國所提的處置方式符合WTO的法規。 圖:取自2023年3月15日WTO爭議調解官網

奇怪的是台灣也是在11個參與的第三方國家中,為何台灣行政院竟會有與目前調解結果完全相反的結論的說法?而且媒體也大幅報導韓國也放寬了。

2013年我第一次到福島,帶著大量的水和食物、乾糧進去,全程車窗都沒打開,而且還戴著N95的口罩,後來看這裡的輻射這麼嚴重,當地人也生活如常,我既然選擇來了,也就「人境隨俗」,第二次以後,基本上就和當地人一樣該吃的吃,該喝的喝,這並不代表福島週邊的輻射比10年前少了,而是我的接受程度放寬了。

竹林舍已進行11年的檢測,他們發現近年以來福島的米基本上已經測不出銫-134、137了,因為當局教育農民使用大量的鉀肥,產生與銫的競爭作用,所以稻米(白米)幾乎測不到放射性銫,但是鉀-40放射線增加了,這代表很明顯是用了大量的鉀肥成功阻止了稻米吸收銫。不過這並不代表稻米就就沒有其他核種,由於銫是指標性核種,而且容易測,要測鍶、鈽、鑭系、錒系放射性元素就不容易了,只能拿銫作為指標。

即使我們的專業知識了解測不出銫(不是零檢出,而是在偵測極限以下),並不代表非核食,更不代表就是安全,但是我們是在知情下(明知還是有放射性核種),有選擇和當地人一樣吃喝,除了是對當地人的人道關懷,不要有差別歧視,也是因為自己都已經六、七十歲了,就算吃進、吸入了可能致癌的核種,也就認了。

這是個人的角度,但對大眾,或從政府的角度,就必須考慮到「正當性」,利必須大於弊,如果開放日本核食的結果,可以換到TPCPP,或是已經沒有口蹄疫多年的台灣豬肉可以再輸入日本,這才是正常的國際貿易。

就算開放,也不是不管理,只要依照WTO SPS(動植物檢驗檢疫和食品安全協定)內容溝通、對等公平執行國際檢驗檢測標準,在日本境內出口前做好良好的檢測管控,完整的追踪溯源系統,管理到原產地、加工製造供應鏈,就能做好最佳合理的管控。

此行來福島,看到週邊大量的工程開挖,更看到許多的田野已經開始大規模開始春耕,而且我們在鄰近點測輻射,怎麼測怎麼都高過每小時0.23微西弗的日本政府承諾標準,另一方面日本政府、東電為了省儲存核廢水的錢,而準備排放入大海,這也震驚世界,一方面日本政府又將老舊核電廠延到80年,遠超過設計壽命30年半個世紀,這不是更挺而走險嗎?

因為60年代核工界認為30年後核融合就能商業運轉,設計30年就夠了,但是現在2個30年都過去了,核融合就像傳說中的「青鳥」可望不可及,200多座上一代的核電廠設計壽命已盡,遲早還會有核災發生。

福島核災比車諾比更糟的是,到現在3個熔毀的反應爐心還無法控制,大量的地下進仍會進入核島區,2013年東電說的「凍土牆」也是明知不可而為之,沒兩年就宣布失敗,所以高強度的輻射物質仍會不斷隨地下水流出廠外,進入環境,當然順理成章進入食物鏈,供應給最頂端的人類。

另一方面令人費解的是,任何污染都應從源頭管制,將受污染面積縮小,然而日本政府目前的作法,可以說是「有福共享」,除了不斷流出的熔毀爐心放射性物質外,還要把收集好的除污、收集的高輻射廢棄物「處理後」外運到其他縣市,包括遠在250公里外的新宿御苑,星期五我們還到去新宿御苑現場觀察。

圖說:6支白色巨塔就是福島第一核電廠的6部機所在位置,已經被藍色和灰色的巨大核污水儲水槽包圍,核污水還不斷滲出,繼續污染廠外環境。旁邊的低階除污中間核廢料貯存場大規模開發,也會揚起受污染的塵土,再去污染除污的地區,就像裝模作樣要把炭洗白的小鬼,活了8百歲的彭祖也不信。 圖:方儉攝 圖說:大興土木,不但耗費億兆元日幣的振興工程,同時也將污染擴散,形成「有『輻』同享」的局面。 圖:方儉攝 圖說 : 3月中旬,福島已進入春耕期,農民已經整地準備插秧。未來這些農產品會賣到哪裡去?雖然這些農田號稱已經除污,換了新土,但是有2個問題:1) 舊土去哪了? 2) 週圍的林野輻射污染仍居高不下,這些農作物、食物可能出污泥而不染嗎?

輻射是沒有最低安全限值的,國際上訂出輻射防護第一原則「正當性」,要利大於弊。因為再低量的輻射都有致癌可能,而且目前研究的多是體外曝露,變成食物吃下去,除了為了治病,必須做斷層顯影,要吃放射性的顯影劑外,沒有更好的、更正當的理由,在健康身理方面沒有科學證據吃了含放射性核種的食物會利大於弊。

對日本食品完全不設防,在經濟、外交,或國防上有利大於弊的機會嗎?至少我很介意台灣豬肉銷日、CPTPP這兩個面子工程,開放了一年,有什麼進度、結果?

作者方儉: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