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 10 月份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兩年來首次同比下跌,代表各國對中國製造需求降低,可能與共產黨強硬「清零」政策有關。

中共統計局公布 10 月 PPI 同比下降 1.3%。而年尾通常是製造業相當繁忙的季節,部分中國南方的工廠經理表示,該月的訂單下降幅度高達 50%。在此之前,中國 PPI 的年升率已經連續 12 個月縮小。

英國《金融時報》訪問廣東家具公司,老闆說,大家都在為同樣的事情煩惱,某些行業的訂單下降了 30% 到 50% 。許多人正在關閉工廠。

東莞市官員也表示,地方政府難以維持對工廠的補貼,因為他們必須支付新冠病毒檢測費用。匿名官員說 :「我們該怎麼辦?難道讓工廠和地方經濟死掉,把納稅人的收入都浪費在沒完沒了的核酸檢測上?」

有學者將下滑的數據歸咎疫情封控,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駐香港經濟學家吳卓殷(Gary Ng)說,歐美因為高利率而導致需求疲軟,但是在中國國內,卻是因為封鎖導致國內需求受抑制。他提到,華南地區可能出現很大的問題——這些省份對中國的經濟很重要。

「清零」外,美中對抗角力也加速產業外移,許多製造商將工廠搬至東南亞。中國 10 月對美國出口額年減 13%,這是連續第 3 個月呈現縮減。中美競爭已對中共造成影響。

報導稱,計劃關閉廣東工廠的 Suki So 說,在中國已經碰不到運氣了。(美國人)不再需要中國製造的商品,我們最好清理中國的業務。她計劃在東南亞生產聖誕節燈飾。

《彭博社》報導,仲量聯行大中華區研究主管龐溟(Bruce Pang)表示,中國 PPI 下跌的趨勢預料將延續下去,隨著內需、出口轉弱,中共可能會開始進行一場「抗通縮」戰役。

中國海南海口港。   圖:視覺中國(示意圖)

中國堅持清零、封控防疫政策,圖為富士康工廠工人排隊做核酸檢測。   圖:擷取自每日人物(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