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運價格在風光一時後,現在卻陷入寒冬。以往每年的第三季度皆是旺季,而今年海運價格卻出現「斷崖式」爆跌,專家分析在能源價格大漲、通膨的影響下,航運市場恐怕會續跌。

中國上海出口貨櫃綜合運價指數較上期已跌 10 %,連續 13 週下跌。中國至美國西岸的 40 英尺貨櫃的價格在 1 月 約為 1 萬美元,到了 8 月暴跌到 4,000 美元,相較於過去的 2 萬美元均價,可見大航海世代宣告終結。

供應鏈網站 Freight Waves 數據表示,在洛杉磯、長灘島、鹿特丹等地,已經很少看到船艙大排長龍的景象了。截至 8月 29 日,洛杉磯港有約 5 萬個貨櫃,在去年 11 月下旬,高達約 9 萬個貨櫃。

導致價格崩跌的原因,中國國際海運網首席執行官康樹春分析,是供需不平衡導致。過去疫情期間曾出現斷貨危機,因此多國為防止斷供「囤貨」,而今年通膨壓力大,需求下降,之前的庫存無法銷出,使得貨運需求減少。

報導指,大型零售業者沃爾瑪(Walmart)在 8 月就取消了數十億美元訂單, Target 百貨也取消了 15 億美元訂單。康樹春指,前端的零售商對市場風向是最敏感的,大量的取消訂單代表著歐美國家的採購能力、消費能力都在萎縮。

報導表示,許多航運公司在過去賺滿荷包後,將錢投入新船隻上,預計明年和 2024 年船隊凈增長率將超過 9% ,貨櫃量同比增速在 2023 年就將轉為負值,可能進一步加速供需失衡。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首席資訊官徐凱表示,過去的運費畸高是反常的,但今年的極速暴跌則更為反常,應該是航運公司對市場變化的過度反應,持續暴跌將不利於產業發展。

徐凱表示,過往「一箱難求」情況不會再出現,但過往企業「超訂」囤積的貨物,消化還需一段時間,人民購買力下降會是一大難題。

長榮海運。   圖:長榮/提供(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