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的靈柩11日上午10點從巴爾莫勒爾城堡歷經六小時車程來到蘇格蘭首府愛丁堡,停放在英國皇室在愛丁堡的住址荷里路德宮,並於12日移至聖吉爾斯大教堂,供公眾瞻仰和悼念。
作為女王拜訪次數最多的非大英國協國家,這個以法國大革命為傲的國家,見識到了英國王室的存在和匯聚社會人心的重要作用。女王曾經與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所有總統碰過面,與法國有著特殊關係的女王,多次直言對法國人民懷有深厚情感,法國民眾也不負她,許多人今天還是在電視機前面,看著BBC的移靈實況轉播,緬懷這位法國的老朋友。
巴黎人緬懷這位在位期間比許多人壽命還長的英國君主,以溫潤優雅的風範帶領國家走過風雨飄搖的時代。女王辭世消息傳出後,法國總統馬克宏就連發三則推文致哀。
他表示,「70多年來,伊莉莎白二世女王陛下是英國民族的延續性和統一性的代表,是英國和時代的象徵,我會一直緬懷這位法國的朋友。」「伊莉莎白二世女王陛下是70多年來英國前赴後繼的象徵、團結的化身。我緬懷這位永遠銘刻在她的祖國、銘刻在她的百年世紀裡的愛心女王、法蘭西之友!」愛麗舍宮降半旗,艾菲爾鐵塔也熄燈以為悼念。
法國總統府也發出公報就伊莉莎白二世女王得與世長辭指出,「一個伊莉莎白的時代結束了。她是英國永遠的象徵,也是70年來不竭力量與精神權威的化身。法國向其致敬,她將在英國、我們整個大陸及其所處世紀的歷史中刻下永恆的印記。」
公報敘述,伊莉莎白二世女王和當年所有的英國人一樣,經歷過二戰期間的倫敦大轟炸。還是小女孩就成為了約克公爵爵位繼承人的伊莉莎白公主,在11歲時,莊嚴從容地參加了其父親的加冕儀式。她還曾是伊莉莎白·溫莎少尉,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英國軍隊中擔任過機械師和救護車司機。她是妻子也是母親。
公報說,所有的這些面孔、這些稱謂都融合成了唯一的一個頭銜,一個鐫刻於郵票、錢幣以及世界各地人們腦海中的形象:雖然其父親過早離世,但在坎特伯雷大主教為她戴上王冠的那個早晨,「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及其他國土與領地女王、大英國協元首、信仰的守護者伊莉莎白二世女王陛下」便正式誕生了。亦或,簡單的兩個字便有著足夠的號召力,即「女王」。
自此,她將全部身心奉獻給了她的王國。很少有國民能與一位君王如此契合,細細觀察她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她的衣著與儀態,而這些不僅僅是對過去的傳承,也是對未來滿懷信心。女王陛下與她的國家已融為一體:她不僅象徵著這樣一個民族、一片領土、一個共同的意志,還有著一個穩固的形象:在政治的波詭雲譎之中,一個亙古不變的永恆存在。
女王陛下在法國擁有特殊的地位,在法國人心中也占據著獨一無二的位置。沒有任何一位外國君王曾像她一樣頻繁到訪愛麗舍宮:她曾對法國進行六次國事訪問,並會見了每一任法國總統。於她而言,法語不僅僅是從古老的諾曼語留存下來並用於多個場合的語言,同時也是一門親切且珍貴的語言。作為16個大英國協王國的女王,她熱愛法國,而法國也深深熱愛著她。今晚,英國人民以及全體大英國協國家哀悼女王陛下。法國人民同樣深感悲痛。
公報強調,在歷史的長河裡,她曾與20世紀的偉人們並肩而行,如今也隨他們遠去。法蘭西共和國與法國人民向女王陛下、英國王室、英國政府以及英國人民表達綿延世紀的友誼及其悲痛之情。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辭世的次日,法國全國性大報幾乎都以頭版頭條報導這則新聞,甚至出特刊鉅細靡遺的大幅報導這位在法國人心中也占據著獨一無二的位置的女王,回顧她長達70年的職責,解釋她受人愛戴的理由,也關注英國王室的未來。
《世界報》社論評價說,伊莉莎白二世是載入史冊的女性君主,成功地讓人們忘記了英國君主制是一個過時的東西。英國女王過世在世界各地所引發的震驚,都是一個時代結束的又一標誌。
社論指出,伊莉莎白二世女王不知不覺地將我們每個人聯繫上了英國和世界的許多歷史,從二戰後登上王位,到新冠疫情期間讓人們記憶猶新的演講,從去殖民化到柴契爾、布萊爾的時代以及英國脫歐,還有瘋狂的披頭四樂隊和戴安娜的悲劇。
伊莉莎白二世統治的七十年裡,會晤了世界上所有的大人物,1952年2月6日,年僅25歲的她成為女王的時候,美國總統是杜魯門(Harry Truman),法國總統是奧里奧爾(Vincent Auriol)。她是在蒸汽火車的時代、轉盤電話的時代和婚姻從一而終的時代登上王位的,之後,女王坐過超音速飛機,發推文並經歷三個孩子的離婚。
《世界報》社論說,伊莉莎白二世可說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女性,她的秘密可能在於她的超出常人的決心:這就是,讓自己永遠是一個謎。她從來沒有接受過採訪,除了在議會和聖誕節時的儀式性講話外,在位70年只發表過四次演講,然而,有關她的新聞文章、書籍和紀錄片卻是不勝枚數。
伊莉莎白二世的傲骨性格、貴族的冷漠、再加上履行職責到最後一口氣的頑強意志,讓她跨越了多個時代,讓政治人物們失色。
隨着女王的過世,英國失去了一個強大的軟實力工具。伊莉莎白二世通過她的姿勢、她的着裝、她的尊嚴或某一個詞的選擇來傳遞政治信息。她不參與政爭,深受英國人的歡迎,伊莉莎白二世聯繫了英國人和悠久歷史以及國家統一。
《費加羅報》則形容伊莉莎白二世是英王國的磐石,是連結英國國民與千年歷史的樞紐。她手中無比的權力雖然只具象徵性,但她的力量遠遠超過中國國家主席或美國總統,受人愛戴的程度也令影視明星望塵莫及。她所代表的王室傳承猶如指南針,伴隨英國走過了無數的起落。在一個瞬息萬變又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女王的持久尤其難得,像是上天對這個王國的護佑,在過去70年間,她是永恆英國的代表。
《解放報》以英國的悲痛指出,女王辭世,英國將面對的未知年代。社評文章指出,她一生見證了15位英國首相,卻沒有留下任何意識形態、思想,甚至名言警句,也正因為如此,她在英國的歷史中如此重要,她的離去讓英國陷入一種未知。
《十字架報》社評說,伊莉莎白二世所代表的王權以及她贏得的尊重,不是偶然天降,而是源於她個人的品質、尊嚴以及紮根於她虔誠信仰的責任感。她表現出的平靜智慧正是取源於信仰。
《回聲報》指伊莉莎白二世是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她的長子查爾斯則是等待繼位最長的王儲。70年來,查爾斯試圖走出自己的路,他是有改革意識的保守派,致力環保議題,但也常年難以贏得民眾愛戴。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